中醫(yī)古籍
  • 《傳染病》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儲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貓、豹等,其中黃鼠屬和旱獺屬最重要。家鼠中的黃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間鼠疫重要傳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為傳染源,以肺型鼠疫最為重要。敗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傳染性。腺鼠疫僅在膿腫破潰后或被蚤吸血時才起傳染源作用。

    (二)傳播途徑動物和人間鼠疫的傳播主要以鼠蚤為媒介。當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細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當蚤再吸入血時,病菌隨吸進之血反吐,注入動物或人體內(nèi)。蚤糞也含有鼠疫桿菌,可因搔癢進入皮內(nèi)。此種“鼠→蚤→人”的傳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傳播方式。

    少數(shù)可因直播接觸病人的痰液、膿液或病獸的皮、血、肉經(jīng)破損皮膚或粘膜受染。

    肺鼠疫患者可借飛沫傳播,造成人間肺鼠疫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對鼠疫普遍易感,無性別年齡差別。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預防接種可獲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1.鼠疫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許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長期持續(xù)存在。人間鼠疫多由野鼠傳至家鼠,由家鼠傳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獵(捕捉旱獺)、考查、施工、軍事活動進入疫區(qū)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區(qū)籍交通工具向外傳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節(jié)性與鼠類活動和鼠蚤繁殖情況有關。人間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4.隱性感染 在疫區(qū)已發(fā)現(xiàn)有無癥狀的咽部攜帶者。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吳普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