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用】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菝的未成熟的果穗。
【性味與歸經(jīng)】辛、熱。入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溫中散寒。
【臨床應(yīng)用】用于胃寒嘔吐及脘腹疼痛等癥
本品辛熱,善走腸胃,能溫胃腑沉冷,又解大腸寒郁,功能溫中散寒,故對(duì)胃寒引起的脘腹疼痛、嘔吐、腹瀉等癥,常與厚樸、廣木香、高良姜等配合應(yīng)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牙痛,如《本草綱目》附方中,用蓽菝為末揩之,另煎蒼耳湯漱去涎。
【處方用名】蓽菝(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方劑舉例】蓽菝丸《世醫(yī)得效方》:蓽菝、炮姜、丁香、附子、吳茱萸、高良姜、胡椒、山茱萸、豆蔻。治泄瀉之屬于寒者。
(公元 1231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二卷。辨外惑、內(nèi)傷的區(qū)別。凡精神刺激、飲食不調(diào)等引起的疾病為內(nèi) 傷病,其治療著重于調(diào)理脾胃、說明與六淫外感病的證治有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藥用】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菝的未成熟的果穗。
【性味與歸經(jīng)】辛、熱。入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溫中散寒。
【臨床應(yīng)用】用于胃寒嘔吐及脘腹疼痛等癥
本品辛熱,善走腸胃,能溫胃腑沉冷,又解大腸寒郁,功能溫中散寒,故對(duì)胃寒引起的脘腹疼痛、嘔吐、腹瀉等癥,常與厚樸、廣木香、高良姜等配合應(yīng)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牙痛,如《本草綱目》附方中,用蓽菝為末揩之,另煎蒼耳湯漱去涎。
【處方用名】蓽菝(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方劑舉例】蓽菝丸《世醫(yī)得效方》:蓽菝、炮姜、丁香、附子、吳茱萸、高良姜、胡椒、山茱萸、豆蔻。治泄瀉之屬于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