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阿魏草其及同屬植物新鮮根莖及根切傷后滲出的油膠樹脂。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入脾、胃經。
【功效】消積,散癥,截瘧,治痢。
【臨床應用】1.用于食積停滯
阿魏有消肉積作用,主要適用于肉食所傷的食積停滯,可配合山楂、六曲同用。
2.用于腹中痞塊,婦女血積
本品有消痞散癥作用,對于瘧母痞塊、婦女腹中血積有塊等均可應用,既可配合當歸、鱉甲等為丸內服,又可制成藥膏外敷。
3.用于瘧疾,痢疾
阿魏配合雄黃、黃蠟、制成丸劑,內服可截瘧治痢,適用于瘧疾、痢疾。
【處方用名】阿魏(生用或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分至五分。內服宜入丸劑。本品氣味奇臭,不宜入湯劑。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阿魏化痞散(《張氏醫(yī)通》):阿魏、當歸、川芎、白朮、紅花、赤茯苓、鱉甲、大黃、蕎麥面。治瘧痞積聚。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詳.二十卷.自醫(yī)工論至疵靨論,述小兒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論, 論后附方.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阿魏草其及同屬植物新鮮根莖及根切傷后滲出的油膠樹脂。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入脾、胃經。
【功效】消積,散癥,截瘧,治痢。
【臨床應用】1.用于食積停滯
阿魏有消肉積作用,主要適用于肉食所傷的食積停滯,可配合山楂、六曲同用。
2.用于腹中痞塊,婦女血積
本品有消痞散癥作用,對于瘧母痞塊、婦女腹中血積有塊等均可應用,既可配合當歸、鱉甲等為丸內服,又可制成藥膏外敷。
3.用于瘧疾,痢疾
阿魏配合雄黃、黃蠟、制成丸劑,內服可截瘧治痢,適用于瘧疾、痢疾。
【處方用名】阿魏(生用或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分至五分。內服宜入丸劑。本品氣味奇臭,不宜入湯劑。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阿魏化痞散(《張氏醫(yī)通》):阿魏、當歸、川芎、白朮、紅花、赤茯苓、鱉甲、大黃、蕎麥面。治瘧痞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