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學(xué)》 燈心草

    【藥用】燈心草科草本植物燈心草JuncuseffususL.的莖髓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微寒。歸心、肺、小腸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清心除煩。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小便短赤

    本品味淡性寒,功能清熱利水通淋,可用于濕熱內(nèi)蘊,小便短赤或淋瀝澀痛之癥,但藥力較薄弱,適宜病情較輕者,或作清熱利水藥如木通、滑石藥的輔助品。

    2.用于心熱煩燥,小兒夜啼

    本品能清心火,使邪熱從小便而泄,用于心熱煩燥、小兒夜啼,可單味煎服或與清心安神藥同用。

    此外,燈心草燒灰吹喉,可治喉痹。

    【處方用名】1.燈心草、燈芯草、燈草、白燈草(去皮,曬干用)

    2.朱燈心(用朱砂拌勻,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3.青黛拌登心草(用青黛拌勻,增強清熱作用)

    4.燈心草灰(燜"火段"成黑灰,用于吹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一錢,煎服;外用適量。本品質(zhì)輕,內(nèi)服用量不宜過大。

    【方劑舉例】宣氣散(《丹溪心法》):木通、滑石、冬葵子、燈心草、梔子、甘草治小便癃閉急痛。

    【文獻(xiàn)摘錄】《本草衍義補遺》:「治急喉痹,燒灰吹之甚捷?!?/p>

    《本草綱目》:「降心火,止血通氣,散腫止渴。」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