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用】本品為爵床科植物橄核蓮的葉或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痢疾、腹瀉,咽喉腫痛及肺熱咳嗽等癥。
本品味甚苦,有清熱解毒作用,適用于細菌性痢疾、腸炎腹瀉、急性扁桃體炎及急性支氣管炎等病而見熱性癥候者,可單味應(yīng)用;也可配合清熱藥如金銀花、黃芩等同用。上海市售成藥“抗炎寧”糖衣片,即是用本品制成的,每次吞服四至六片,每天三至四次。有些地區(qū)將本品制成注射用針劑,專供肌肉注射。
2.用于瘡癤腫毒,蛇蟲咬傷等癥。
本品用于瘡癤腫痛,蛇蟲咬傷等癥,可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等藥,一面煎湯內(nèi)服,一面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可解毒消腫而除痛。
此外,本品在臨床上又可用于傳染性肝炎、肺結(jié)核等疾患。
【處方用名】一見洗、穿心蓮、橄核蓮(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本品味甚苦,勝過黃連,入煎劑,一般用量不宜過大,如劑量過大,可能引起惡心嘔吐,故以研粉裝入膠囊或扎成片劑吞服,較為方便,又可節(jié)約藥物,每次吞服三分至六分,每天二次至三次。外用適量。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藥用】本品為爵床科植物橄核蓮的葉或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痢疾、腹瀉,咽喉腫痛及肺熱咳嗽等癥。
本品味甚苦,有清熱解毒作用,適用于細菌性痢疾、腸炎腹瀉、急性扁桃體炎及急性支氣管炎等病而見熱性癥候者,可單味應(yīng)用;也可配合清熱藥如金銀花、黃芩等同用。上海市售成藥“抗炎寧”糖衣片,即是用本品制成的,每次吞服四至六片,每天三至四次。有些地區(qū)將本品制成注射用針劑,專供肌肉注射。
2.用于瘡癤腫毒,蛇蟲咬傷等癥。
本品用于瘡癤腫痛,蛇蟲咬傷等癥,可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等藥,一面煎湯內(nèi)服,一面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可解毒消腫而除痛。
此外,本品在臨床上又可用于傳染性肝炎、肺結(jié)核等疾患。
【處方用名】一見洗、穿心蓮、橄核蓮(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本品味甚苦,勝過黃連,入煎劑,一般用量不宜過大,如劑量過大,可能引起惡心嘔吐,故以研粉裝入膠囊或扎成片劑吞服,較為方便,又可節(jié)約藥物,每次吞服三分至六分,每天二次至三次。外用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