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針灸逢源》 靈樞衛(wèi)氣行

    作者: 李學川

    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象定者為經動者為緯。子午當南北二極。居其所而不移。故為經。卯酉常東升西降。列宿周旋無已。故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東方角亢氏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井鬼。柳星張翼疹是為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房在卯昴在酉。)虛張為經。(虛在子。張在午。)是故房至畢為陽。(其位在卯辰巳午未申。)昴至心為陰。(其位在酉戌亥子丑寅)陽主晝陰主夜。故衛(wèi)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晝日行于陽二十五周。(自足太陽經至手陽明經。詳見下文。)夜行于陰二十五周。周于五歲(按經言自足少陰經而行手少陰經。手太陰經。足厥陰經。足太陰經。此獨遣手厥陰經。當于他篇參詳?!饸q當作臟。謂天之陽主晝。人之陽主腑故衛(wèi)氣晝則行于陽分二十五周。天之陰主夜。人之陰主臟。故夜則周于五臟。)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于目。(睛明穴。)目張則氣上行于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指之端。(至陰穴)其散者別于目銳。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少澤穴)其散者別于目銳。(瞳子。)下足少陽。注小指次指之間。(竅陰穴。)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側。

    下至小指(次指)之間。(關沖穴)別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頷脈。(承泣頰車之分。)注足陽明以下行至跗上。入次指之間。(厲兌穴。)其散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入大指(次指)之間。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復合于目。故為一周。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