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足外踝下從前陷中骨縫中,去臨泣三寸。又俠溪穴中量上外踝骨前五寸,足少陽所過為原。膽虛實皆拔之?!躲~人》灸三壯。《素注》針五分,留七呼。
主胸脅滿痛不得息,久瘧振寒,腋下腫,痿厥坐不能起,髀樞中痛,目生翳膜,腿胻酸,轉筋,卒疝,小腹堅,寒熱頸腫,腰胯痛,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