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林女科證治》 拭口法

    作者: 未知

    嬰兒出胎,口有惡物,即胎毒也。須于啼聲未出之前,急用軟帛或用絲綿裹手指,蘸甘草湯(甘草少許,用沸湯泡汁,以淡為妙,不宜太甜),遍拭口中。去其穢濁貴在神速,遲則咽下,致生諸病。若母氣素寒,小兒清弱及產(chǎn)時(shí)收生遲慢,致受風(fēng)寒者,宜以淡姜煎湯拭口,最能去胃寒,通神明,并可免吐瀉之患,此法最妙。

    世俗不察,而以為嬰兒體熱,宜遵古法用甘草、黃連濃煎汁拭口者,不知黃連大苦大寒,而小兒以胃氣為主,若初生與以大寒致?lián)p胃氣,則他日作瀉、作嘔由此起矣。但淡姜湯惟不宜于夏月耳。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