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萼果香薷

    拼音注音è Guǒ Xiānɡ Rú別名

    香薷(《新疆中草藥手冊》),土香薷(《西藏常用中草藥》)。

    出處

    《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蒲全草。夏、秋花初開時采割,陰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河谷、田邊、溪旁等較潮濕處。分布新疆、陜西、甘肅、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全株有香氣。莖直立或傾斜,四棱形,被柔毛。葉對生;具柄;葉片卵形、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尖或鈍,邊緣有鋸齒,基部漸狹,兩面均被短柔毛,下面具黃褐色油點。穗狀花序頂生,圓柱狀;花小,淡紫紅色;苞片橢圓形;萼鐘形,5齒裂,具柔毛;花冠4裂,具柔毛;雄蕊4,其中2枚突出。小堅果長橢圓形,長約2毫米?;ㄆ?~10月。

    性味

    《新疆中草藥手冊》:"味辛,性微溫,無毒。"

    功能主治

    ①《新疆中草藥手冊》:"發(fā)汗,解暑,利濕,行水。治傷暑感冒,腎炎。"

    ②《西藏常用中草藥》:"可外用于膿瘡及皮膚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

    復(fù)方

    ①治傷暑感冒(發(fā)熱,頭重,胸悶,四肢無力,腹瀉):香薷三錢,厚樸三錢,白扁豆五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②治腎炎(浮腫,尿少):香薷、白術(shù)各二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川層草拼音注音Chuān Cénɡ Cǎo別名獻雞尾(《廣西藥植名錄》),舟山碎米蕨、細鳳尾草、鳳凰路雞、鐵線路雞(《湖南藥物志》)。出處《廣西藥植名錄》來源為中國蕨科植物毛軸碎米蕨的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陰濕處石上。......
  • 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Chénɡ Guǒ別名石柑子、牛奶子來源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ls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
  • 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Chénɡ Gēn別名薔薇根來源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ls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
  • 拼音注音Chuān Mínɡ Shēn別名明參、明沙參、土明參、沙參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川明參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uanmingshen uioloaceum Sheh et Shan采收和儲藏:移栽后于翌年4月上旬,挖取根......
  • 《中國藥典》:川木通拼音注音Chuān Mù Tōnɡ別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英文名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 或繡球藤Clemati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