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回陽返本湯

    《傷寒六書》卷三:回陽返本湯處方

    附子 干姜 人參 麥冬 五味子 炙甘草 臘茶

    功能主治

    回陽復(fù)陰。治陰盛格陽,煩躁。

    用法用量

    上藥以水200毫升煎服,臨服入蜜5匙,頓冷服之,取汗為效。

    面赤戴陽者,加蔥白7莖、黃連少許。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古今醫(yī)鑒》卷七:回陽返本湯處方

    人參3克 白術(shù)3克 干姜3克(炒)丁香2.4克 甘草3克 陳皮3克 半夏(制)3克 大附子(制)3克 茯苓2.4克 神曲(炒)1.8克 白豆蔻2.4克 沉香15克

    制法

    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

    治急陰證,手足冷,指甲青,小腹疼痛,外腎攣縮。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棗2枚,鹽少許,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七《魯府禁方》卷一:回陽返本湯處方

    附子、干姜、人參、肉桂、麥門冬、五味、茯苓、甘草、童便。

    功能主治

    陰極發(fā)燥,微渴面赤,欲于泥水井中坐臥者,脈沉遲無力或脈伏。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臨服入蜜2匙,頓服之。服熱而燥不止者,宜再服,燥自定矣。

    無脈者,加豬膽汁1匙;面赤者,加蔥7莖;嘔者,加姜汁炒半夏。

    注意

    不可服涼藥。若誤認(rèn)為熱癥,而用涼藥,死不可復(fù)生矣。

    摘錄《魯府禁方》卷一《救偏瑣言·備用良方》卷十:回陽返本湯處方

    人參、黃耆、鹿茸(酒炙,銼片,用酒蒸膏配藥)、當(dāng)歸、川芎、肉桂、甘草、山楂、熟附、大棗2枚。

    功能主治

    痘,氣血虛劇,皮薄漿清,錫皮灰白,虛惕寒戰(zhàn)。

    摘錄《救偏瑣言·備用良方》卷十《傷寒六書》卷三:回陽返本湯處方

    熟附子、干姜、甘草、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臘茶、陳皮。

    功能主治

    陰盛格陽,陰極發(fā)燥,面赤腹痛,吐瀉不渴,畏寒肢冷,欲坐臥于水井中,脈來無力,或脈全無欲絕。

    用法用量

    面戴陽者,下虛,加蔥7莖、黃連少許,用澄清泥漿水1鐘煎之,臨服入蜜5匙,頓冷服之。取汗為效。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豬脂油4兩,白蠟2兩(溶化,離火加),白芷1錢,升麻1錢,豬牙皂1錢,丁香5分,麝香2分。制法上為細(xì)末,入前油蠟內(nèi)和勻。功能主治滋潤肌膚。主冬月手背裂痛。用法用量先用蔥湯洗手凈,拭干,烘手熱,取前膏1塊于手心內(nèi)搓之,令手掌油潤,去藥,則......
  • 處方附子1個(gè)(9錢重者,炮),川烏1個(gè)(7錢重者,炮),當(dāng)歸2兩(酒浸洗),赤芍藥5兩,沉香半兩,益智半兩。制法上為細(xì)末,浸當(dāng)歸酒煮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功能主治生血養(yǎng)氣,升降水火,化精補(bǔ)腎。主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食......
  • 處方牛黃5分,珍珠5分,犀角1錢半,瓜兒血竭1錢半,紫草1錢半,朱砂1錢半,雄黃1錢半,白鮮皮1錢半,乳香1錢半,月月紅1錢半,僵蠶1錢3分,蟬衣1錢3分,山甲1錢3分,生生乳1錢,赤芍藥2錢。制法上藥各為末,用神曲末5錢,打稠糊為丸,如梧......
  • 處方白薇1兩8錢,澤蘭1兩2錢,當(dāng)歸6錢,白芷9錢,卷柏2兩,桂心1兩5錢,藁本1兩2錢,川芎6錢(酒洗),石膏2兩,桃仁1兩5錢,麥冬1兩2錢,人參9錢,蜀椒1兩8錢(炒出汗),茯苓1兩2錢,橘皮3錢,炒車前1兩8錢,蒲黃1兩5錢,赤石脂......
  • 別名黑龍散處方蟹(取生淡水中,甲大3-4寸者)15錢,反鼻(酒浸一宿,各燒存性)15錢,鹿角(男子乳浸,日曬干3遍,燒存性)15錢,沉香5錢。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一切頑瘡結(jié)毒漏瘡。用法用量每服5分,無灰溫酒送下,日3次。摘錄《霉癘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