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蛾藥

    《全國中草藥匯編》:蛾藥拼音注音é Yào別名

    火草、火把花

    來源

    菊科火絨草屬植物多枝火絨草Leontopodium sinense Hemsl.,以入藥。夏秋采收,洗凈曬干。

    性味

    辛,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扁桃體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

    5分,研粉吹喉部或溫開水送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蛾藥拼音注音é Yào別名

    火把花、火草

    出處

    《云南中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華火絨草。夏、秋采挖。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草叢中。分布云南、貴州、四川。

    原形態(tài)

    華火絨草,又名:中國火絨草。

    宿根簇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體密生絮狀綿毛,根莖短,須根多數(shù)。莖直立,分枝。單葉螺旋狀互生,葉片線形,長3~4厘米,寬0.2~0.6厘米,基部略抱莖,上面深綠色,基本無毛,下面密被白色綿毛。頭狀花序,簇生枝端,傘房狀排列,短縮密集,外周生一圈葉狀苞片,花小,白色。瘦果,長圓形,具黃白色冠毛。

    性味

    辛,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治扁桃體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吹散。內(nèi)服:研末為散,3~5分。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蛾藥拼音注音é Yào別名

    火把草、火草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Edelweiss出處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艾葉火絨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eontopodium artemisii folium (Levl.) Beauv. [Gnaphalium artemissifolium Lev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草坡、牧聲、雜木林邊緣或山谷溪岸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艾葉火絨草 多年生木質(zhì)草本,高20-60cm,有時(shí)高達(dá)1m。根莖有數(shù)個(gè)簇生的花莖和與花莖同形的不育莖。莖木質(zhì),不分枝,常大部宿存,或二年生枝叢腋芽發(fā)出密生的長分枝,被污褐色頭狀粘質(zhì)的腺毛,有時(shí)上部還具白色蛛絲狀毛,全部有葉,節(jié)間長1-1.5cm,或上部節(jié)間達(dá)3-6cm,下部葉在花期要萎蓿存。葉開展,披針形或長披針形,長2-5cm,寬0.3-0.7cm,先端尖或漸尖,有細(xì)長尖頭,基部稍狹,有小耳,無柄,下部葉有時(shí)擴(kuò)大而半抱莖,邊緣平均數(shù)波狀皺縮,上面被疏短腺毛,下面除稀疏腺毛外還被有厚密的白色茸毛。苞葉多數(shù),披針形,兩面被白色密茸毛,較花葶長達(dá)4倍,開展成密集的徑約3-6cm的苞葉群,或徑達(dá)10cm,的復(fù)苞葉群。頭狀花序;總苞被白色密茸毛,總苞片約3層,頂端無毛;小花異形,有較少的雌花,或雌雄異株;花冠長約3mm;雄花花冠和狀漏斗形,有披針形裂片;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端較粗厚,有細(xì)齒;雌花冠毛絲狀,下部有疏齒。不育子房和瘦果被短粗毛?;ㄆ?-9。

    性味

    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風(fēng)熱咳嗽;扁桃體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每次1-2g。外用:適量,研末吹喉。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āo Wǎ Wéi別名藏瓦韋來源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棕鱗瓦韋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episorus scolopendrius(Ham.ex D.Don)Mehra et Bir[L.excavatus Bory var......
  • 拼音注音āo Liè Máo Shè Xiānɡ別名毛麝香、山薄荷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凹裂毛麝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denosma re-tusilobum Tsoong et Chin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
  • 《中藥大辭典》:埃蕾拼音注音āi Lěi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百金花的帶花全草。開花時(shí)采集,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沙漠地區(qū)的湖盆,濕潤和鹽漬化的沙地。分布內(nèi)蒙古、新疆、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等地。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
  • 拼音注音ān Huī Cì Huánɡ Bò別名黃柏、刺黃柏、三顆針英文名root of Anhwei Barberry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莖枝。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erberis anhwe......
  • 來源小檗科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nendt,以樹枝、樹皮入藥。生境分布安徽、浙江。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熱燥濕,利尿殺蟲。主治黃疸,目疾,熱痢下血,淋濁帶下,瘡瘍熱毒,毒蛇咬傷,小兒疳積。用法用量3~5錢。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