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林女科證治》 七月胎證

    作者: 未知

    婦人受孕,遇三五七陽月,往往墮胎。如前次三個月而墮,則后次有胎必如期復(fù)墮。故半產(chǎn)后,須多服養(yǎng)氣血,固胎元之藥,以補(bǔ)其虛。若后次有胎,必先于兩個半月后即服清熱安胎藥數(shù)劑,以防三月之墮。至四個半月后再服八九劑,防過五月至六個半月,再服五七劑,以防七月及至九個月,可保無虞矣。其預(yù)防墮胎之藥,三月以前宜芎歸補(bǔ)中湯或泰山盤石散。五月以前宜安胎飲或加味異功散。如嘔吐宜加味六君煎。七月以前宜保胎無憂丸或加味益氣湯,如有別證更加斟酌。此月防過尤宜服安胎丸。

    芎歸補(bǔ)中湯

    黃芩(蜜制) 當(dāng)歸(酒洗) 白芍(酒炒) 白術(shù)(蜜炙,各一錢半) 阿膠(蛤粉炒成珠) 五味子(不見火) 炙甘草(各五分)

    水一鐘半,煎七分,不拘時服。一方無木香。

    泰山磐石散

    人參 黃芩 川續(xù)斷 黃 (蜜炙) 當(dāng)歸(各一錢) 白芍(酒炒) 熟地黃(各八分) 川芎 砂仁(研) 炙甘草(各五分) 白術(shù)(蜜炙,二錢) 糯米(三錢)

    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yuǎn)服。但覺有孕,三五日常服一劑,方保無虞。若有熱者倍用黃芩,少用砂仁。胃弱者倍用砂仁,少黃芩。

    安胎飲

    白術(shù)(蜜炙) 當(dāng)歸 條芩(炒) 蘇梗(各一錢) 熟地黃 白芍(各八分) 川芎 香附(制)砂仁(炒、研,各六分) 陳皮(五分) 甘草(四分)

    水煎服。如胎動不安加阿膠(蛤粉炒成珠)一錢。胎痛倍用砂仁。

    加味異功散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當(dāng)歸 川芎 陳皮 茯苓 阿膠(蛤粉炒成珠) 麥冬(去心) 炙甘草(各等分)姜(三片) 棗(二枚)

    水煎服。

    加味六君湯

    人參 白術(shù)(蜜炙) 茯苓 炙甘草 陳皮(去白) 半夏(姜制、炒黃) 白扁豆(姜汁炒) 砂仁(炒,各一錢) 姜(五片) 棗(四枚)

    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yuǎn)服。

    保胎無憂丸

    黨參(飯上蒸三次) 白術(shù)(蜜炙黃、勿焦) 當(dāng)歸(酒炒,各四兩) 大熟地(酒蒸,六兩) 茯苓(乳蒸三次) 山藥(乳蒸三次) 杜仲(姜汁炒斷絲) 白芍(酒炒,各三兩) 川芎(炒黑,二兩) 續(xù)斷(酒洗、曬干,五兩) 子芩(酒炒) 砂仁(炒、另研細(xì)末) 甘草(蜜炙,各一兩) 糯米(炒,五兩)

    為末,蜜丸,每服三錢,白湯下,早晚各一服。

    加味益氣湯

    人參 黃 (蜜炙) 白術(shù)(蜜炙) 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當(dāng)歸(二錢) 川芎 砂仁 陳皮酸棗仁(炒,各八分) 升麻(炒) 柴胡(各三分) 姜(三片) 棗(二枚)

    水煎,空心服。

    安胎丸

    生地黃(四兩,砂仁末一兩、拌酒、蒸曬九次) 當(dāng)歸身(酒炒) 白芍(酒炒) 白術(shù)(切片、飯上蒸、曬五次、蜜炙,各三兩) 廣陳皮(去白) 條芩(酒炒) 川續(xù)斷(鹽水炒) 杜仲(鹽水炒斷絲) 麥冬(去心,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朝砂仁湯送下四錢。如脾虛泄瀉加淮山藥、菟絲餅各三兩,氣虛加人參二兩,血虛加阿膠(蛤粉炒珠)二兩。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