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外感噎隔

    【外感噎隔之癥】向無飲食阻隔,忽爾內(nèi)熱唇焦,飲食不得下咽,下咽噎住不通,或下咽而復(fù)吐出,煩熱引飲,此外感噎隔之癥也。

    【外感噎隔之因】偶逢赫曦之令,或遠(yuǎn)行勞倦,時當(dāng)大熱,燥火爍人,津液內(nèi)涸,而噎隔之癥作矣。

    【外感噎隔之脈】右脈洪數(shù),熱在氣;左脈洪數(shù),熱在血;兩手洪數(shù),氣血皆熱,兩手細(xì)數(shù),血燥津竭。

    【外感噎隔之治】宜清熱生津,三因麥門冬湯、人參白虎湯;或沖竹瀝、蘆根汁。大便閉

    三因麥冬湯通治津竭液干,嘔吐隔食。

    麥冬 知母 石膏 枇杷葉 葛根 山梔 黃芩 陳皮 甘草 竹茹

    人參白虎湯

    知母 石膏 粳米 人參 甘草 天花粉

    三一承氣湯治便閉氣壯者。

    四順飲治便閉血枯者。

    當(dāng)歸 白芍藥 大黃 甘草

    大柴胡湯治便閉寒熱氣壯者。

    柴胡 黃芩 廣皮 半夏 甘草 大黃

    柴胡飲子治便閉寒熱氣弱者。

    柴胡 黃芩 廣皮 半夏 甘草 人參 大黃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