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玉梁骨,即耳門骨。其處上即曲頰,下即頰車,兩骨之合鉗也,耳門內(nèi)上通腦髓亦關靈明。若墊傷擊傷,而有礙于骨肉者,腫痛流血,服正骨紫金丹,八仙逍遙湯洗之;洗畢貼混元膏,坐臥避冷處。若傷重內(nèi)連腦髓及傷靈明,必昏沉不省人事,不進飲食,若再平素氣血皆虛,必為不治之證。
八仙逍遙湯專洗跌仆損傷,腫硬疼痛,及一切冷振風濕,筋骨血肉肢體酸痛諸證。
防風 荊芥 川芎 甘草(各一錢) 當歸(酒洗) 黃柏(各二錢) 茅山蒼術 牡丹皮 川椒(各三錢)苦參(五錢)
共合一處,裝白布袋內(nèi),扎口,水熬滾,熏洗患處。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踐,結(jié)合醫(y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主要內(nèi)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玉梁骨,即耳門骨。其處上即曲頰,下即頰車,兩骨之合鉗也,耳門內(nèi)上通腦髓亦關靈明。若墊傷擊傷,而有礙于骨肉者,腫痛流血,服正骨紫金丹,八仙逍遙湯洗之;洗畢貼混元膏,坐臥避冷處。若傷重內(nèi)連腦髓及傷靈明,必昏沉不省人事,不進飲食,若再平素氣血皆虛,必為不治之證。
八仙逍遙湯專洗跌仆損傷,腫硬疼痛,及一切冷振風濕,筋骨血肉肢體酸痛諸證。
防風 荊芥 川芎 甘草(各一錢) 當歸(酒洗) 黃柏(各二錢) 茅山蒼術 牡丹皮 川椒(各三錢)苦參(五錢)
共合一處,裝白布袋內(nèi),扎口,水熬滾,熏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