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醫(yī)之有案, 于史傳,附載于諸子百家,所以紀治驗、彰學術也。降及近世,乃多???,若喻氏嘉言、徐氏洄溪、王氏孟英等,皆扼其要略,作為論斷。至以完全方案刊行者,惟葉氏臨證指南。夫葉氏天姿明敏,見解超脫,治案頗多可采,然膚淺通套,實開后世庸流簡便之門,耳食之士,奉為掌中珠、枕中秘,晚近葉派之稱,毀譽蓋參半焉。先生于是書嘗三購而三焚之,其高尚之志趨,即此可見一斑。然則醫(yī)案之刻,非先生志也。曰、不然。先生以畢世精神,消耗于延醫(yī)之事,常思老而退休,本生平之閱歷,專心著述。
天不假年,未遂厥志,著作闕如。行道而未暇明道,誠憾事也。然先生之診病也,必先澄心凝慮,而后下筆立案,故本經(jīng)論以抒心得,隱微曲折之處,實足發(fā)前人所未及發(fā),言眾人之不能言,論證既精,處方更確,議病議藥,一以貫之,行道在是,明道在是,斷非抄襲敷衍陳陳相因之方案所可比擬,詎能任其湮沒而不傳哉。涵負笈先生門,尚在錫邑,兩閱寒暑,親炙無多,存有方案論說若干卷。后邵正蒙君從游滬上,抄得巨冊攜歸示涵,讀之狂喜雀躍,以為可法傳之稿,具在于是。茫茫數(shù)載,正蒙君已仙化,稿交郭級 君珍藏什襲。丙辰秋,涵與郭君謀公諸世,郭君欣然出稿,爰重行檢閱,分類排比,兩載告成,付之剞劂,其中缺點,尚祈諸同學有道者匡正焉。民國七年戊午秋受業(yè)吳文涵敬識戊午長夏,張氏醫(yī)案排印將蕆事,追維鈔輯之始及其成功,而不禁有余慨焉。泰幼侍先君讀,先君嘗與人談醫(yī),亟稱聿青先生審病之精、處方之當不置,以吾鄉(xiāng)就診先生,獲睹其方案也。歲甲午,先君棄養(yǎng),遺命從子安家叔習醫(yī),居常欲搜求張氏案而不得。既而同里邵先生正蒙受業(yè)張氏門下,曾致書同門,征集方案謀匯刊,搜羅特廣。詎丙午春邵公謝世,事遂寢,稿本托泰收藏。葉先生立庵儒而好醫(yī),下榻邵氏,嘗手錄此稿,謂泰宜相機刊印。塵事牽迫,未有寧晷。越十年丙辰,赴常熟晤吳先生玉純談刊案事。乃云與邵公有宿約,時謀付刊,乏同志贊助耳。泰聞言欣然,慫涌即出原稿,由吳先生詳加編次,泰任謄正之責??植馗迳蟹侨?,郵函四達,借閱增補,冀成完璧,應之者有包君鏡澄、張君紹曾。泰與吳先生郵筒往還越兩載,始告厥成。今春復由吳先生付印出版,一切手續(xù),獨任其難,熱忱毅力,洵為當今希有。顧溯編鈔至今閱十余年,商印成書又三四年,其遲遲也如是,因慨天下事之類此者不少矣。至是編之手眼高妙,蹊徑獨開傳序已詳言之,茲不贅。
后學江陰郭匯泰謹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