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周慎齋遺書》 遺精(白濁、瀝精、遺尿)

    心藏神,腎藏精;心、腎者,精神之根蒂也。凡男子思慮過度,則水火不交,快欲恣情而精元失守,尿前尿后凝面澄底,故曰濁。蓋心包絡脈貫于心,賊火一動,則盜汗?jié)峋?,所以心動者神疲,神游者精散,晝之所思,即夜之所夢也。今人每用牡蠣、螵蛸、菟絲澀精,隨止隨發(fā),惟知固腎,不知治心,殊不如神不歸舍精元無主,安能自守哉?心血既虧,相火必旺,所以中焦?jié)駸嵋鶜獠磺?,溢上則為痰涎,降下則為白濁。其原因濕熱溷濁,故土燥水濁,土堅水清。治法宜抑火養(yǎng)心、安脾滋腎,則水火相交,其流自清矣。瀝精必分虛實,實者清心利水,虛者滋陰養(yǎng)血,不利水而自安。瀝證甚則尿血,陰中痛不可忍,宜內以養(yǎng)陰,外以炒鹽煎湯洗之,證自愈也。其原尿前行房過則澀,尿后行房過則遺,故有遺尿、瀝精之患。

    蓋腎氣濁降,當以升提縮泉絕欲,方能拔去病根,否則終身滴瀝。遺尿,宜縮泉丸;瀝精、白濁,水火厘清飲、琥珀散;遺久下陷,玉門不閉,不時漏精,黃 、人參、甘草、白術、川芎、升麻、當歸、遠志、地骨皮、杜仲、破故、杞子、蓮子,姜水煎服。

    縮泉丸

    益智仁(鹽炒) 烏藥(各四兩,共末) 山藥(六兩) 打糊丸,空心米飲下七十丸。如房勞傷,加補骨脂四兩。

    水火厘清飲

    茯苓 芡實 石蓮 益智 萆 山藥(等分) 甘草(減半) 尿色赤,加麥冬、澤瀉、黃芩;小便數(shù),加烏藥、菖蒲。

    琥珀散

    琥珀(三錢) 滑石(二兩) 甘草(一錢半) 海金砂(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下氣血不足,固而遺瀝,保元湯加芡實、山藥、益智;小便不利加歸身、牛膝。

    凡夢遺起于包絡血虧,君不主令,相火代之,濕熱下流于小腸,宜清心養(yǎng)血,不可用寒藥。宜歸脾湯、元參、黃 ,加芡實、蓮須、元眼肉為丸。若有用寒涼藥過多者,補中益氣湯加附子;若用熱藥過多者,加茯神、遠志、黃柏。

    虛勞小便精出,口干心煩,枸杞子散、固精丸。虛勞白淫,小便不止,精氣不固,安神丸。小腹急痛,便溺失精,出白液,大建中湯。赤白濁,蒼術、白術、柴胡、升麻、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各一錢。一帖后,升麻減七分。男子白濁,女子白帶,椒目、白芷各一錢

    枸杞子散

    杞子 龍骨(各一兩) 覆盆子 白芍(各七錢半) 麥冬(一兩半) 北味(七錢半) 共末,每服二錢,或溫酒,或米湯飲下。

    固精丸(通治遺精、白濁。)

    魚胞(炒焦黃色) 歸身 沙蒺藜(炒,各一兩) 蜜丸,白滾湯下。

    安神丸

    龍骨(一兩) 訶子肉(七枚) 砂仁(五錢) 面糊丸,朱砂一兩為衣,空心溫酒下二三丸。大便閉,蔥白湯下。

    大建中湯

    黃 遠志 歸身 澤瀉(各二兩) 白芍 人參 甘草 龍骨(各一兩) 生姜煎服。

    驗案

    一人腹中不和,知飽不知饑,胸膈飽悶,脾虛也。常發(fā)火喉痛,口唇生瘡,牙根作脹,齒縫,陽精下降名曰下消。善治不如善養(yǎng)。用補中益氣湯散上焦之火,六味湯以實下焦之腎,所

    一人鼻左常患臭鴨子氣,暫或遺精,肺脈微大,左關無力不清,右尺微細。此陽盛陰虛,肝不納氣故耳。用補中益氣湯加辛夷、蔓荊、黃柏。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