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證名。出《溫病條辨·解兒難》。小兒痙病之一。燥氣熾盛,消爍津液而致痙證。癥見高熱,痙攣,四肢抽搐,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皮膚不潤。多因熱邪熾盛,津液干枯,化燥動風,經脈失養(yǎng)所致。治宜辛涼甘潤,用白虎湯合增液湯。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證名。出《溫病條辨·解兒難》。小兒痙病之一。燥氣熾盛,消爍津液而致痙證。癥見高熱,痙攣,四肢抽搐,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皮膚不潤。多因熱邪熾盛,津液干枯,化燥動風,經脈失養(yǎng)所致。治宜辛涼甘潤,用白虎湯合增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