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蜂采無毒之花。釀以大便而成。生巖石者。名石蜜。
氣味甘平。(生者有小毒)蜜成于蜂。蜂寒而蜜溫。同質(zhì)異性也。(守真)生者性涼。故能清熱熱。止痛脈。調(diào)脾甚效。涂根汁人乳調(diào)服即止虜所染。
瘢黯色。
用生蜜與隔〔論〕萬物之至味。莫過于甘蜂采百花之英。釀以大便而成蜜。是和群味而以臭腐生神奇者。甘屬土。故能養(yǎng)脾。集群味以為甘。更由醞釀而成變化。故解毒為最。甘味屬陽。
故所通。
宜。
丹溪云。西北高燥。故人食之有益。東南卑濕。多食則害生于脾。多食生濕熱蟲。(瀕湖)嘔家。
〔修治〕水火煉法。每斤入水四兩。銀石器內(nèi)以?;鹇?。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