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學(xué)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xué)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jié)合抒發(fā)己見。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luò)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xué)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dá)。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xué)說收載較多。
味微辛而苦。后有微甘。氣薄味濃。陽中之陰。降也。入手太陰足陽明經(jīng)。性善下治卒呃不止。噎膈反胃。及肺氣熱嗽。療渴疾。婦人產(chǎn)后口干。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香港腳沖逆。稟天地清寒之氣。四時不凋。其味苦氣平。平即涼也。經(jīng)曰。諸逆沖上。皆火?;饸馍涎?。則為卒呃不止。此葉性善下氣。氣下則火降痰順。而嘔者不嘔??收卟豢日卟豢?。沖逆者不沖逆矣。一婦患肺熱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將成勞。以枇杷葉木通款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治為末。蜜丸櫻桃大。食后夜臥各含化一丸。未終而愈。同生地麥冬白芍炙草杞子桑皮茅根天冬蘇子五味子栝蔞根童便。治陰虛咳嗽吐血。同竹茹木瓜蘆根汁石斛麥冬人參茯苓。治胃熱嘔吐。加童便人乳竹瀝蘇子白芍蔗漿。治噎膈反胃。
同連甘〔論〕冬氣閉藏。夏氣蕃秀。草木之氣。各應(yīng)其時。乃枇杷于盛冬作白花。仲夏綴黃實。
是氣于以平亢之亢者不下為熱多而后中。此胃寒嘔吐。及風(fēng)寒咳嗽。并忌。(仲淳)〔修治〕凡采得濕者一葉重一兩。干者三葉一兩。為氣足。粗布拭盡毛。用甘草湯洗。
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