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青橘皮

    作者: 楊時泰

    橘之未黃而青色者。橙皮最濃。柑皮猶濃于橘。此青橘頭上破裂。狀如蓮瓣。

    今人多以小柑小柚小橙偽為之。不可不辨。

    極苦而辛。氣溫。氣味俱濃。沉而降。陰也。入三焦肝膽氣分。炒黑則入血分。疏肝膽。

    瀉用以疏通。)最結。)去下焦諸濕。

    氣則損真氣。(東垣)陳皮補而后用之。(陳皮浮而升。

    人參鱉甲。能消木香。消癖氣塊五兩。炙甘草六兩。

    令焦。去甘草茴香。

    拘老人小兒。皆可常人久積憂郁。乳房水一盞半。煎一盞〔論〕夫枳子與橘紅皆苦。而寒溫不同。在江南有橘有枳。江北則有枳無橘。江南之枳。

    又寒者也。以火為用則氣宣。此火即元氣。經(jīng)所謂少火也。氣食少火。不可想見真氣宣揚之義歟。

    抑不賢又命門始。

    遍致。

    何。曰陽而下不下。

    者。不于虛。

    化源在施。肝〔修治〕湯浸。去瓤。切片。醋拌。瓦上炒過用。消積定痛。醋炒。

    橘核

    橘實小。其味微酸。柑大于橘。其味甘。用核者審之。氣味苦平。入足厥陰經(jīng)。治腎腰痛。膀胱氣痛。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炒研五錢。酒煮服?;蚓坪璺?。)腰痛。橘核仲各二兩。炒研末。每服二錢。鹽酒下。

    〔論〕橘必成熟之實乃有核。青橘稟金令之初氣。取其極小者入藥。不得有核。然則核之性肝病〔修治〕以新瓦焙者。去殼取仁。研用。

    橘葉

    與柑葉同形。但橘樹有刺。柑樹無。

    氣味苦平。入足厥陰經(jīng)。主導胸膈逆氣。行肝氣。消腫散毒。乳癰脅痛。用之行經(jīng)。(丹溪)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