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車前子

    作者: 楊時(shí)泰

    此草好生道邊。故名。五月子已老。宜端午日采。陰干。

    味微咸有甘。氣寒。肝腎膀胱三經(jīng)要藥。主治氣癃止痛。(通尿管淋瀝澀痛)利水道。

    除出。止暑濕暴瀉。(利水道。厘清濁。)利小便而不走精氣。與茯苓同功。(好古)車前行肝壯陽以生。

    水竅而精茯苓五加皮。治濕痹。君白同生地牛膝天冬麥冬黃柏五味萸沒食子沙苑人參麥冬牛膝白翹黃連柴胡生甘草。治暴赤日二服。血淋作痛。車前車前子五合。綿裹煮汁。入〔論〕車前味始微咸。而后有甘。與澤瀉同。其甘較遜于澤瀉。乃謂其利水而不走真氣。

    車而是所陽一故又不舒陰。

    無變陰益火用風(fēng)熱。

    屬火。而主小便雖本陽不而陽車前性走下竅。凡內(nèi)傷勞倦。陽氣下陷之病。不當(dāng)用。腎氣虛脫者。忌與淡滲藥同用。

    (仲淳)〔修治〕以水淘去泥沙。曬干。入湯液。炒過用。入丸散。酒浸一宿。蒸搗作餅。

    曬干

    車前葉

    甘滑。最利小水。且泄精氣。非子類也。其療衄血下血。當(dāng)是以行為止之劑。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