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皆揭兩石中取之。(承)膏之凝者曰脂。此物性粘。固濟(jì)爐鼎甚良。蓋兼體用而名也。
(瀕湖)今人惟用赤白二脂。余三色無正用。但黑石脂入畫眉耳。(貞白)五種氣味。俱甘平。各隨五色補(bǔ)五臟。治黃膽瀉痢。腸膿血。陰蝕。下血赤白。久服補(bǔ)髓益氣。肥健不饑。膏釋脂凝。皆肌肉中液也。肌肉有余則其氣揚(yáng)于外。凝中大有不凝義。
世人止知固濟(jì)。未盡石脂大體。三復(fù)本經(jīng)自見。(不遠(yuǎn))赤石脂赤白皆以理膩粘舌綴唇者為上。(宗)赤者色如絳滑如脂者良。
味甘酸辛。氣大溫。氣薄味濃。降而能收。陽中陰也。入手陽明大腸。兼入手足少陰經(jīng)。
主養(yǎng)心氣。益精神。五臟虛乏。療腹痛腸。下痢赤白。小便利。收脫肛。并女子崩中漏下。
難產(chǎn)。胞衣不出。久服補(bǔ)髓。好顏色。益智不饑。白石脂味甘酸辛。氣溫平。性入同赤脂。
主養(yǎng)肺氣。濃腸。補(bǔ)骨髓。療五臟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熱溏。便膿血。入大腸。止瀉更良。并治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淫。赤白石脂。俱陽中之陰。甘酸而固脫。
(潔白)其固腸胃。有收斂之能。而下胎衣。無推蕩之峻。(東垣)赤入丙。白入庚。(海藏)三石脂皆手足陽明藥。味甘氣溫。體重性澀。澀而重。故能收濕止血而固下。甘而溫。
故能益氣生肌而調(diào)中。中者腸胃肌肉驚悸黃膽是也。下者腸泄痢崩帶失精是也。赤白二種。
一入氣分。一入血分。故時(shí)用尚之。(瀕湖)澀可去脫。凡大小腸下后虛脫。非澀劑無以固之。故石脂主腸冷痢。及女子崩漏之病。顧何以又主難產(chǎn)下胞衣。因其體重下降。而酸辛能化惡血。惡血化則胞胎無阻滯之患。東垣所謂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此之謂也。凡久瀉下焦虛脫。其他固澀之藥。性多輕浮。不能達(dá)下。惟石脂體重而澀。直入下焦陰分。故為要藥。(仲淳)反胃吐食。上好赤石脂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姜湯下一二十丸。先以津吞巴豆仁一枚。勿令破。后乃服藥。痰飲吐水無時(shí)。此緣飲冷過度。脾胃氣弱。不能消化。
飲食入胃。變成冷水。反吐不停。赤石脂散主之。赤石脂一斤搗篩。服方寸匕。飲酒自任。
稍加至三七服。盡一斤則終身不吐痰水。又不下利。病患虛者宜之。心痛徹背。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附子炮二分。烏頭炮一分。為末。蜜丸梧子大。先食。服一丸。不住。稍增之。
須知心痛徹背。皆太陽寒水上凌。非泛泛心痛之謂。經(jīng)水過多。赤石脂破故紙一兩。為末。
每服三錢。米飲下。
〔論〕石脂五色。各養(yǎng)五臟之氣。而補(bǔ)髓之用。別錄獨(dú)以青白赤者當(dāng)之。蓋石中之脂。
如骨中之髓。故揭兩石中取此。必以粘綴唇舌者為上。內(nèi)經(jīng)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然則髓者精氣之所化。氣化之所凝。從陰中蓄陽。故上歸于腦。本經(jīng)取其補(bǔ)髓。非取其精氣所化。氣化所凝。如陰中蓄陽。以化而能歸于凝。凝而未離于化者乎。(若是則焉得以澀能固脫盡之)今所用石脂。惟赤者居多。以其甘溫合而得陽之化。又酸辛合而能散能收也。歷觀方書諸證之治。凡取其收澀者。未嘗不有化之用存于其中。就以瀉痢一證而言。如寒者溫藥散之。既借此以化血分之凝。而即為收澀。即熱者用寒藥祛熱。而亦不舍此味。蓋恐寒劑與熱乖忤。更借此氣化者。引寒導(dǎo)熱。是亦因化為收也。明于一證之寒熱皆宜??赏祁愐员M他證矣。又本經(jīng)言其補(bǔ)髓。即繼之以益氣。不可謂其專入血分。但屬血分之病。由陽中之陰能行其化耳。蓋陽中之陰能行其化。是即可以益精而化髓。髓盈而氣益盛矣。方書有專取其補(bǔ)髓益氣者。如養(yǎng)氣丹震靈丹可據(jù)也。茲味非取其能收。蓋取其精氣之所化。而得化之精氣。有若凝為脂者。以對(duì)待渙散之氣。不能翕聚以為病者。是則猶非取其脂也。取其化脂之氣。能為渙散之氣用耳。即其能療腹痛腸下利??梢运寄芑苁罩Α2蝗桓雇蠢?。
可僅僅以收為功也乎。即此以推。則其治女子崩漏。真是妙劑。蓋崩漏雖多屬虛。然有挾瘀者?;蛴袙稛嵴摺4宋犊赏吨桃艘?。本草別錄本其精氣之所凝為脂。遂明其有補(bǔ)髓之功。
修真者云。氣盛則精盈。茲品由氣化而脂凝。非由氣盛精盈之義乎。經(jīng)云。精成而腦髓生。
故別錄首言益精。而后云久服補(bǔ)髓也。又本草別錄。首云養(yǎng)心氣。次即言益精。(心屬陽中之太陽。雖離中有坎。而陽實(shí)其主也。故曰養(yǎng)心氣。腎屬陰中之至陰。雖坎中有離。而陰實(shí)其主也。故曰益精。)人身坎離交媾之鄉(xiāng)。陰陽非渙然二也。修真者曰。氣盛則精盈。精盈則氣盛。是精與氣合一之義。心腎第為主耳。不得以氣專屬心。精專屬腎也。赤石脂能于陽中行陰之化以下歸。即于陰中致陽之化以上濟(jì)。陰陽不忒。而精乃益。甄氏故謂補(bǔ)五臟虛乏云。
繆氏?;馃岜┳⒄卟灰?。滯下非的受寒邪。下利白積者。不宜。
〔修治〕凡使研如粉。新汲水飛過三次。曬干用。()亦有火水飛者。(瀕湖)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皆揭兩石中取之。(承)膏之凝者曰脂。此物性粘。固濟(jì)爐鼎甚良。蓋兼體用而名也。
(瀕湖)今人惟用赤白二脂。余三色無正用。但黑石脂入畫眉耳。(貞白)五種氣味。俱甘平。各隨五色補(bǔ)五臟。治黃膽瀉痢。腸膿血。陰蝕。下血赤白。久服補(bǔ)髓益氣。肥健不饑。膏釋脂凝。皆肌肉中液也。肌肉有余則其氣揚(yáng)于外。凝中大有不凝義。
世人止知固濟(jì)。未盡石脂大體。三復(fù)本經(jīng)自見。(不遠(yuǎn))赤石脂赤白皆以理膩粘舌綴唇者為上。(宗)赤者色如絳滑如脂者良。
味甘酸辛。氣大溫。氣薄味濃。降而能收。陽中陰也。入手陽明大腸。兼入手足少陰經(jīng)。
主養(yǎng)心氣。益精神。五臟虛乏。療腹痛腸。下痢赤白。小便利。收脫肛。并女子崩中漏下。
難產(chǎn)。胞衣不出。久服補(bǔ)髓。好顏色。益智不饑。白石脂味甘酸辛。氣溫平。性入同赤脂。
主養(yǎng)肺氣。濃腸。補(bǔ)骨髓。療五臟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熱溏。便膿血。入大腸。止瀉更良。并治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淫。赤白石脂。俱陽中之陰。甘酸而固脫。
(潔白)其固腸胃。有收斂之能。而下胎衣。無推蕩之峻。(東垣)赤入丙。白入庚。(海藏)三石脂皆手足陽明藥。味甘氣溫。體重性澀。澀而重。故能收濕止血而固下。甘而溫。
故能益氣生肌而調(diào)中。中者腸胃肌肉驚悸黃膽是也。下者腸泄痢崩帶失精是也。赤白二種。
一入氣分。一入血分。故時(shí)用尚之。(瀕湖)澀可去脫。凡大小腸下后虛脫。非澀劑無以固之。故石脂主腸冷痢。及女子崩漏之病。顧何以又主難產(chǎn)下胞衣。因其體重下降。而酸辛能化惡血。惡血化則胞胎無阻滯之患。東垣所謂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此之謂也。凡久瀉下焦虛脫。其他固澀之藥。性多輕浮。不能達(dá)下。惟石脂體重而澀。直入下焦陰分。故為要藥。(仲淳)反胃吐食。上好赤石脂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姜湯下一二十丸。先以津吞巴豆仁一枚。勿令破。后乃服藥。痰飲吐水無時(shí)。此緣飲冷過度。脾胃氣弱。不能消化。
飲食入胃。變成冷水。反吐不停。赤石脂散主之。赤石脂一斤搗篩。服方寸匕。飲酒自任。
稍加至三七服。盡一斤則終身不吐痰水。又不下利。病患虛者宜之。心痛徹背。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附子炮二分。烏頭炮一分。為末。蜜丸梧子大。先食。服一丸。不住。稍增之。
須知心痛徹背。皆太陽寒水上凌。非泛泛心痛之謂。經(jīng)水過多。赤石脂破故紙一兩。為末。
每服三錢。米飲下。
〔論〕石脂五色。各養(yǎng)五臟之氣。而補(bǔ)髓之用。別錄獨(dú)以青白赤者當(dāng)之。蓋石中之脂。
如骨中之髓。故揭兩石中取此。必以粘綴唇舌者為上。內(nèi)經(jīng)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然則髓者精氣之所化。氣化之所凝。從陰中蓄陽。故上歸于腦。本經(jīng)取其補(bǔ)髓。非取其精氣所化。氣化所凝。如陰中蓄陽。以化而能歸于凝。凝而未離于化者乎。(若是則焉得以澀能固脫盡之)今所用石脂。惟赤者居多。以其甘溫合而得陽之化。又酸辛合而能散能收也。歷觀方書諸證之治。凡取其收澀者。未嘗不有化之用存于其中。就以瀉痢一證而言。如寒者溫藥散之。既借此以化血分之凝。而即為收澀。即熱者用寒藥祛熱。而亦不舍此味。蓋恐寒劑與熱乖忤。更借此氣化者。引寒導(dǎo)熱。是亦因化為收也。明于一證之寒熱皆宜??赏祁愐员M他證矣。又本經(jīng)言其補(bǔ)髓。即繼之以益氣。不可謂其專入血分。但屬血分之病。由陽中之陰能行其化耳。蓋陽中之陰能行其化。是即可以益精而化髓。髓盈而氣益盛矣。方書有專取其補(bǔ)髓益氣者。如養(yǎng)氣丹震靈丹可據(jù)也。茲味非取其能收。蓋取其精氣之所化。而得化之精氣。有若凝為脂者。以對(duì)待渙散之氣。不能翕聚以為病者。是則猶非取其脂也。取其化脂之氣。能為渙散之氣用耳。即其能療腹痛腸下利??梢运寄芑苁罩Α2蝗桓雇蠢?。
可僅僅以收為功也乎。即此以推。則其治女子崩漏。真是妙劑。蓋崩漏雖多屬虛。然有挾瘀者?;蛴袙稛嵴摺4宋犊赏吨桃艘?。本草別錄本其精氣之所凝為脂。遂明其有補(bǔ)髓之功。
修真者云。氣盛則精盈。茲品由氣化而脂凝。非由氣盛精盈之義乎。經(jīng)云。精成而腦髓生。
故別錄首言益精。而后云久服補(bǔ)髓也。又本草別錄。首云養(yǎng)心氣。次即言益精。(心屬陽中之太陽。雖離中有坎。而陽實(shí)其主也。故曰養(yǎng)心氣。腎屬陰中之至陰。雖坎中有離。而陰實(shí)其主也。故曰益精。)人身坎離交媾之鄉(xiāng)。陰陽非渙然二也。修真者曰。氣盛則精盈。精盈則氣盛。是精與氣合一之義。心腎第為主耳。不得以氣專屬心。精專屬腎也。赤石脂能于陽中行陰之化以下歸。即于陰中致陽之化以上濟(jì)。陰陽不忒。而精乃益。甄氏故謂補(bǔ)五臟虛乏云。
繆氏?;馃岜┳⒄卟灰?。滯下非的受寒邪。下利白積者。不宜。
〔修治〕凡使研如粉。新汲水飛過三次。曬干用。()亦有火水飛者。(瀕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