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病著作。一卷。清·劉吉人撰。劉氏以《內經》伏邪發(fā)病的理論為依據(jù),認為在需要調理的慢性病中,“內有伏邪為病者,十居六七,其本臟自生之病,不兼內伏六淫,十僅三四”(見自序)。書中分別闡述伏燥、伏寒、伏風、伏濕、伏暑、伏熱的證治較詳。此書有《中國醫(yī)學大成》本等。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溫病著作。一卷。清·劉吉人撰。劉氏以《內經》伏邪發(fā)病的理論為依據(jù),認為在需要調理的慢性病中,“內有伏邪為病者,十居六七,其本臟自生之病,不兼內伏六淫,十僅三四”(見自序)。書中分別闡述伏燥、伏寒、伏風、伏濕、伏暑、伏熱的證治較詳。此書有《中國醫(yī)學大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