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證名。肺受病邪引起的脅痛。見《癥因脈治·脅痛論》。因寒邪襲肺,水飲內(nèi)停,或邪熱灼肺,肺絡(luò)受傷所致。證見惡寒發(fā)熱,咳嗽氣喘多痰,脅肋刺痛,或咳引脅痛。屬寒者,兼見咳吐稀涎痰沫,脈弦緊。治宜散寒蠲飲,用小青龍湯。屬熱者,兼見咯痰腥臭,面赤,脈數(shù),治宜清肺滌痰,用瀉青各半湯或?yàn)a白散加味,并針刺少商穴出血。參見感冒脅痛、停飲脅痛條。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證名。肺受病邪引起的脅痛。見《癥因脈治·脅痛論》。因寒邪襲肺,水飲內(nèi)停,或邪熱灼肺,肺絡(luò)受傷所致。證見惡寒發(fā)熱,咳嗽氣喘多痰,脅肋刺痛,或咳引脅痛。屬寒者,兼見咳吐稀涎痰沫,脈弦緊。治宜散寒蠲飲,用小青龍湯。屬熱者,兼見咯痰腥臭,面赤,脈數(shù),治宜清肺滌痰,用瀉青各半湯或?yàn)a白散加味,并針刺少商穴出血。參見感冒脅痛、停飲脅痛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