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龍船花

    《全國中草藥匯編》:龍船花拼音注音Lónɡ Chuán Huā別名

    百日紅、映山紅、紅纓樹

    來源

    茜草科龍船花屬植物龍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以根、莖入藥。根、莖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夏季采花,曬干。

    性味

    苦、微澀,涼。

    注意

    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調(diào)經(jīng),降壓。根、莖:肺結(jié)核咯血,胃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ǎ涸陆?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高血壓。

    用法用量

    根、莖0.5~1兩,花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龍船花拼音注音Lónɡ Chuán Huā別名

    賣子木(《唐本草》),紅繡球、山丹(《學(xué)圃雜疏》),五月花(《生草藥性備要》),映山紅(《本草求原》),牛蘭、珠桐、番海棠(《嶺南采藥錄》),大將軍(《廣西中藥志》),紅櫻花(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龍船花。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野生或栽培。分布廣東、廣西、臺灣、福建等地。

    原形態(tài)

    常綠灌木,高0.5~2米。小枝深棕色。葉對生,薄革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7.5~13厘米,寬3~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主脈兩面突出;葉柄短,長約5毫米;托葉生于兩葉柄間,綠色,抱莖,先端具軟刺狀突起。聚傘花序頂生,密聚成傘房狀,花序柄深紅色,苞片極小,紅色,齒狀;萼宿存,深紅色,光滑無毛,4淺裂,裂片鈍齒狀;花冠高腳盆狀,略帶肉質(zhì),紅色,裂片4,近圓形,先端渾圓,開放時,直徑約1厘米,花冠管細(xì)長;雄蕊4,著生管口,花絲極短,花藥黃色;雌蕊1,紅色,子房下位,2室,花柱細(xì)長,柱頭2淺裂,略張開。漿果近圓形,成熟時黑紅色?;ㄆ谌辍?/p>性味

    甘辛,涼。

    ①《本草求原》:"淡辛,平。"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涼。"

    功能主治

    清肝,活血,止痛。治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diào),筋骨折傷,瘡瘍。

    ①《生草藥性備要》:"消瘡,咄膿,祛風(fēng),止痛,理痰火。"

    ②《廣西中藥志》:"散瘀,續(xù)筋,接骨,止痛。治折傷。"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肝降壓,活血散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復(fù)方

    ①治高血壓:龍船花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龍船花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龍船花拼音注音Lónɡ Chuán Huā別名

    賣子木、紅繡球、山丹、五月花、買子木、映山紅、牛蘭、珠桐、番海棠、大將軍、羅傘木、紅櫻花、土紅花、百日紅、仙丹花

    英文名Flower of Chinese Ixora,twig and leaf of Paniculate Gloryblower出處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龍船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xora chinensis Lam.[Paveta chinensis Roem.]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

    資源分布:散生于疏林下,灌叢中或曠野路旁。

    原形態(tài)

    龍船花,常綠灌木,高0.5-2m。小枝深棕色。葉對生,柄長約5mm;托葉綠色,長6-8mm,抱莖,頂端具軟剌狀突起;葉片薄革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7.5-13cm,寬3-3.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聚傘花序頂生,密集成傘房狀;花序柄深紅色;苞片極小,紅色,齒狀;花萼深約色,光滑無毛,4淺裂,裂片鈍齒狀;花冠略肉質(zhì),紅色,花冠簡長3-3.5cm,4裂,理解片近圓形,頂端圓,開放時直徑約1cm;雄蕊4,花絲極短,雌蕊1,紅色,子房下位,2室,柱頭2裂,略張開。漿果近球形,直徑7-8mm,熟時紫紅色?;ㄆ?-8月。

    栽培

    野生或栽培。

    性狀

    性狀鑒別 花序卷曲成團(tuán),展平后呈傘房花序。花序具短梗,有紅色的分枝?;◤?-5mm,具極短花梗;萼4裂,萼齒遠(yuǎn)較萼簡短;花冠4淺裂,裂片近圓形,紅褐色,肉質(zhì);花冠簡扭曲,紅褐色,長3-3.5cm;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shù),著生于花冠簡喉部。氣微,味微苦。以花朵完整、色紅褐者為佳。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甘淡;涼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主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跌打損傷;瘡瘍癤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爛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消瘡,咄膿,祛風(fēng),止痛,理痰火。

    2.《廣西中藥志》:散瘀,續(xù)筋,接骨,止痛。治折傷。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肝降壓,活血散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白葉花、銀背葉秔子梢、銀色秔子梢來源豆科白葉花柴Campylotropis argentea Schindl.,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澀,平。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收斂止血。主治腸炎,腹瀉,痢疾,浮腫,便血。本品還可治風(fēng)濕,跌打損傷,......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葉藤別名紅藤仔、飛揚(yáng)藤、胱皮藤、紅絲線、扛棺回[海南]來源蘿藦科白葉藤屬植物白葉藤Crytolepis sinensis (Lour.) Merr.,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曬干。性味甘、淡,涼。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 拼音注音Bái Tǔ Fú Línɡ別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鐵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采收和儲藏:春、秋二季采挖......
  • 來源蘿藦科白地牛Cynanchum mooreanum Hemsl.,以根入藥。生境分布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功能主治主治腸結(jié)核。用法用量配苦木霜、黃柏、毛冬青根各3錢,水煎服。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拼音注音Bái Dì Zǐ Wǎn別名大火草、牛耳朵火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白葉不翻、小一支箭、白頭翁(《云南中草藥選》)。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鉤毛大丁草的根。秋、冬采挖。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邊、草叢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