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①指飲食五谷之氣?!端貑枴り庩枒?yīng)象大論》:“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嗌?!睆埦霸雷ⅲ骸暗貧猓瑵釟庖?,謂飲食之氣?!?/p>
②指陰氣。《素問·水熱穴論》:“地氣上者屬于腎,而生水液?!睏钌仙谱ⅲ骸暗貧猓帤庖??!?/p>
③運(yùn)氣術(shù)語。指在泉之氣?!端貑枴の宄U笳摗罚骸暗貧庵埔褎伲鞖庵苿僖?。”高士宗注:“地氣,在泉之氣?!?/p>
④指主氣?!端貑枴ち⒅即笳摗罚骸疤鞖馐加诩祝貧馐加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