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蒙筌》 枸杞子

    作者: 陳嘉謨

    味甘、苦,氣微寒。無毒。近道田側(cè)俱有,甘肅州(并屬陜西)者獨佳。春生嫩苗,作茹爽口。秋結赤實,入藥益人。依時采收,曝干選用。紫熟味甜,粗小膏潤者有力;赤黯味淡,顆大枯燥者無能。今市家多以蜜拌欺人,不可不細認爾。去凈梗蒂,任作散丸。明耳目安神,耐寒暑延壽。添精固髓,健骨強筋。滋陰不致陽衰,興陽常使陽舉。諺云∶離家千里,勿服枸杞,亦以其能助陽也。更止消渴,尤補勞傷。葉搗汁注目中,能除風癢去膜。若作茶啜喉內(nèi),亦解消渴強陰。諸毒煩悶善驅(qū),面毒發(fā)熱立卻。葉上蟲窠子收曝,可同干地黃作丸。不厭酒吞,甚益陽事。仙人杖須識,皮膚骨節(jié)風能追。熱毒兼消,瘡腫可散。地骨皮者,性甚寒涼。即此根名,惟取皮用。經(jīng)入少陰腎臟,并手少陽三焦。解傳尸有汗,肌去五內(nèi)邪熱,利大小二便。

    強陰強筋,涼血涼骨。

    (謨)按∶本草款中,竹筍立死者,既名仙人杖。此枸杞苗莖,又名仙人杖。藏器《拾遺》篇內(nèi),一種菜類,亦名仙人杖。何并此三物而同立一名?古今方書,治療或有用之,但僉其名而未細注其物者,當考究精詳,必得證治相合,庶不失于孟浪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