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繩·幼科》 通治一切疳方

    作者: 王肯堂

    銅壁山人曰∶凡治疳,不必細分五疳,但虛則補之,熱則清之,冷則溫之,吐則治吐,利則治利,積則治積,蟲則治蟲,不出集圣丸一方加減用之,屢試屢驗。

    集圣丸

    蘆薈 五靈脂 夜明砂(炒) 砂仁 橘紅 木香 莪術(煨) 使君子肉(各二錢) 川連川芎 干蟾(炙。各三錢) 當歸 青皮(各一錢半)

    因于虛者,加人參二錢、白術三錢,去莪術、青皮。因于熱者,加龍膽草三錢,去砂仁、莪術。因于吐瀉下痢者,加白術二錢、肉果、煨訶肉各一錢五分,去青皮、莪術。因于積痛者,加煨三棱、川楝子肉、小 香各二錢,去當歸、川芎。因于瘧者,加鱉甲醋炙三錢。因于蟲者,加白蕪荑一錢五分、川楝子肉二錢,去當歸、川芎。因于渴者,加人參、白術各二錢,去莪術、砂仁。

    上為細末,用雄豬膽汁二個和面糊為丸,看大小服,米飲送下。此方乃十全丹去檳榔、白豆仁,加黃連、夜明砂、砂仁,不熱不寒,補不致滯,消不致耗,至穩(wěn)至妥。

    疳積散治 乳病乳,夾乳夾食,大病之后飲食失調,平居飲食過飽傷脾,致成疳積,面黃腹大,小便色如米泔,大便瀉黃酸臭,頭皮干枯,毛發(fā)焦穗,甚至目澀羞明,睛生云翳,形體骨立,夜熱晝涼,丁奚哺露等證,并用主之。

    濃樸(濃而紫色有油者佳,去粗皮,切片,生姜自然汁炒熟為末,凈一兩) 廣陳皮(去白,為末,八錢) 粉甘草(去皮凈,為末) 真蘆薈(凈末。各七錢) 蕪荑(真孔林大而多白衣者佳,去白衣殼,凈末五錢) 青黛(取顏料鋪中浮碎如佛頭青色者研,凈末三錢) 百草霜(乃山莊人家鍋底墨也,凈末二錢) 旋復花(凈末一錢半)

    上件勻和成劑用。每一歲用藥一分,用燈心湯早上空腹時調服。服后,病即愈,當再用肥兒丸調理,如脾氣未實,用啟脾丸或大健脾丸。如疳氣未盡,用陳皮一兩、白術香三錢、白茯苓五錢、加好平胃散三錢,陳米粥湯調服。

    疳眼方 用生雞肝一具(不拘大小雄雌),二三歲者只用半具,外去衣,內去筋膜,研細如面,入疳積散若干,調極勻,加好熟白酒濃薄相和,隔湯頓溫熱,空心通口服。用甜曲酒少加熟白酒亦佳。服至眼開翳散方止。

    疳瀉痢紅白積滯,用散子加黃連(姜汁、土炒)肉果,用濃燈心湯稍加熟蜜少許調服。

    食積成疳,砂仁湯調服。

    《集驗方》治小兒疳氣不可療。

    神效丹

    綠礬(用火 ,通赤取出,用釅醋淬過復 ,如此三次)

    上細研,用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溫水下,日進二三服。

    《元和紀用經(jīng)》麝香丸主小兒疳瘦,面黃發(fā)穗,骨立減食,肌熱驚癇疳蟲。

    麝香(研) 蘆薈(研) 胡黃連(末)

    上等分,研勻,滴水丸黃米大。一歲三丸,三歲五丸至七丸,人參湯下,日三服,無比奇效。一方,胡黃連四分,余二物各二分,療疳痢溫瘧,無比尤驗,一名圣丸。疳藥百數(shù),無如此者,小兒癲癇驚風,五疳三蟲,服之立見功效,蛔蟲作疾枯瘁,久痢不住,熱藥調護,最難得法,唯此若神。經(jīng)以四味飲、黑散、紫丸、至圣散、五加皮治不能行、蜀脂飲、并此麝香丸七方,謂之育嬰七寶,紫陽道士亦名保子七圣至寶方,專為一書者,此是也。

    《靈苑》千金丸治小兒一切疳,久服,令兒肥壯無疾。

    川楝子肉 川芎(各等分)

    上,同為末,豬膽汁和杵為丸,如麻子大。量兒大小加減丸數(shù),每以飯飲吞下,日二服,常服三丸至五丸?!稄埵霞覀鳌吠枞缇G豆大,分五分,用朱砂、青黛、白定粉、光墨、密陀僧名為五色丸,非時進,米飲下?!犊资霞覀鳌分勿釤嵯孪x方同,用臘月干豬膽膏為丸,如干,湯化動,丸綠豆大。十丸十五丸肉湯下。

    疳蟲如發(fā),便看即見,稍遲即化。

    太醫(yī)局蘆薈丸治疳氣羸瘦,面色痿黃,腹脅脹滿,頭發(fā)作穗,揉鼻咬甲,好吃泥土,痢色無定,寒熱往來,目澀口臭,齒齦爛黑,常服長肌、退黃、殺疳蟲、進乳食。

    干蝦蟆 大皂角(以上二味,等分,同燒存性,為末,每末一兩,入后藥) 青黛(二錢半,研) 蘆薈(研) 麝香(研) 朱砂(飛研。各一錢)

    上合研勻,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服二十丸,不計時候,溫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錢氏〕膽礬丸治疳消癖,進食止瀉,和胃遣蟲。

    膽礬(真者,一錢,為粗末) 綠礬(真者,二兩) 大棗(十四個,去核) 好醋(一升) 以上四物,同熬令棗爛,和后藥∶使君子(二兩,去殼) 枳實(去穣,炒,三兩) 黃連 訶梨勒(去核。各一兩,并為粗末) 巴豆(二七枚,去皮破之) 以上五物,同炒令黑,約三分干,入后藥∶夜明砂(一兩) 蝦蟆灰(存五分性,一兩) 苦楝根皮(末,半兩)

    以上三物,再同炒候干,同前四物,杵羅為末,卻同前膏和,入臼中杵千下,如未成,更旋入熟棗肉,亦不可多,恐服之難化,太稠即入溫水,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溫水下,不拘時。

    蝦蟆丸西京丁左藏 肥孩兒,常服得效。

    干蝦蟆(大者一枚,泔浸三宿,去腸肚頭爪,凈洗,酥炙令黃香) 陳皮(去白,二錢半) 胡黃連(一兩) 郁金蕪荑仁(各半兩)

    上為末,于陶器內用 豬膽汁和令稀稠得作于飯上蒸熟為度,取出半日,丸如綠豆大。常服五、七丸,陳米飲下。

    〔張氏〕神曲散治小兒諸般疳。

    神曲 陳橘皮(不去白) 大黃(紙裹,炮熟) 芍藥(各一錢二分半) 桔梗 川芎 濃樸(姜汁制) 枳殼(去穣,麩炒) 白茯苓(各二錢半) 人參(一錢半) 甘草(五錢,炙)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姜一片,如茶法煎服,無時。

    治小兒一切疳,肌膚消瘦,瀉痢不止,口鼻生瘡,水谷不化方蝦蟆灰(存性) 白礬 烏賊魚骨(炙) 密陀僧(各二錢半) 麝香(一錢二分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溫水下三丸?!妒セ莘健吠?,但麝香用半兩。(莊氏第五候用此方)

    治小兒一切疳方(莊氏第十四候用此方)

    蟾頭(一個,炙) 膩粉 豆豉 蕪荑 黃連(各二錢半)

    上為末,軟粟米飯為丸,麻子大。早晚米飲下三丸。

    又方(莊氏第十七候用此方及香連丸)

    蘆薈 胡黃連 朱砂 青黛 麝香(各二錢半) 蟾酥(少許)

    上為末,飯為丸,如芥子大。每服空心、臨臥,溫熟水下五、七丸。

    洪州張道人傳治小兒一十二種疳,肝疳、急疳、風疳、肉疳、脊疳、口疳、腦疳、食疳、蛔疳、脾疳、腎疳、心疳,定生死。有此候者取得蟲青者死,黃者可治,須服。

    定命丹

    木香 夜明砂 麝香(各一分) 蟬蛻(三分) 胡黃連(二錢) 金箔 銀箔(各五片)

    上件為末,米飯丸,如麻子大??招拿罪嬒氯瑁杖?。忌咸酸油膩。

    第一肝疳,小兒雖飲乳,漸喜食肉,尤愛酸咸,只服定命丹,次服此藥。

    肉豆蔻(三個) 枳殼(炒,七錢半) 茯苓 胡黃連(各半兩) 大黃 甘草 丁香 麝香(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米飲下,日兩服,久者五服效。

    〔演山使君〕檳榔丸治小兒食肉太早,傷及脾胃,水谷不分,積滯不化,疾作疳痢等候,并宜服之。

    肉豆蔻(一個) 生檳榔(一個) 宣連 胡黃連 陳皮 青皮 川楝肉(炒) 蕪荑(炒,去皮)神曲 麥 (并炒) 木香 夜明砂(淘凈,炒) 蘆薈 川芎(各一錢) 麝(一字)

    上件為末, 豬膽汁、薄荷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飯飲下。

    議曰∶積是疳之母,所以有積不治,乃成疳候。又有治積不下其積,存而臟虛,成疳尤重。大抵小兒所患疳證,泄瀉無時,不作風候者何?惟疳瀉名熱瀉,其臟腑轉動有限,所以不成風候,雖瀉不風,亦轉它證,作渴虛熱煩躁,下痢腫滿喘急,皆疳候虛證。古云∶疳虛用補虛,是知疳之為疾,不可更利動臟腑。發(fā)作之初,名曰疳氣。腹大脹急,名曰疳虛。瀉痢頻并,名曰疳積。五心虛煩,名曰疳熱。

    毛焦發(fā)穗,肚大青筋,好吃異物,名曰疳極(受病傳臟已極。)熱發(fā)往來,形體枯槁,面無神采,無血色,名曰疳勞。手足細小,項長骨露,尻臀無肉,肚脹臍突,名曰丁奚。食加嘔噦,頭骨分開,作渴引飲,蟲從口出,名曰哺露。此皆疳候。又因多食生冷甘肥粘膩,積滯中脘不化,久亦成疳。治疳之法,量候輕重,理其臟腑,和其中脘,順其三焦,使胃氣溫而納食,益脾元壯以消化,則臟腑自然調貼,令氣脈與血脈相參,則筋力與骨力俱健,神清氣爽,疳消蟲化,漸次安愈。若以藥攻之五臟,疏卻腸胃,下去積毒,取出蟲子,雖曰醫(yī)療,即非治法,蓋小兒臟腑虛則生蟲,虛則積滯,虛則疳羸,虛則脹滿,何可利下,若更轉動,腸胃致虛,由虛成疳,疳虛證候,乃作無辜,無辜之孩,難救矣。

    胡黃連丸治嬰兒一切疳候,及一切虛痢,他藥無功,此藥極效。

    胡黃連 蘆薈 草黃連 肉豆蔻(炮) 桂心 人參 朱砂 使君子(去殼) 木香釣藤 龍齒 白茯苓(以上各一錢) 麝香(一字研)

    上件各生用,為細末,取 豬膽二枚裂汁,和末令勻,卻入袋內盛之,用線扎定,湯煮半日取出,切破袋子,加莨菪子(二錢)、黃丹(一錢)二味,另研如粉,入前藥和勻,搗五百杵,丸如綠豆大。但是疳與痢,用粥飲下五七丸,子幼者三丸,不吃粥飲,乳頭令吮。能治一十二種痢及無辜者,功效非常。

    議曰∶疳之疾危,發(fā)由于漸,痢之后逆,傳自于延(延久為逆),初見其輕,言之曰常,后知其重,告之無門,是以痢疳皆由積毒、嬌恣口腹,因虛以致虛,因害而傷害,醫(yī)工見有此等,自是憂疑,病家欲得便蘇,豈無性急,更遷取活,展轉逾深,或疳極而腹下痢,或熱盛而加作渴,或煩躁四體虛浮,或飲食一時嘔吐,常方不能安愈,快劑恐越傷和,并宜服此。

    肥肌丸治小兒一切疳氣,肌瘦體弱,神困力乏,常服殺蟲消疳,開胃進食。

    黃連(去須) 川楝肉(炒) 川芎(各半兩) 陳皮 香附子(各二錢半,酒煮,炒干) 木香(二錢)

    上件為末,水煮細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飯飲下。

    議曰∶驚疳積痢,各分證候用藥,今有小兒患疳虛困,又作痢疾,二候相加,最為惡重。疳痢并行,臟腑虛乏之極,熱毒差重,皆系積之久滯,雖曰系積,無積可療,乃虛受之,然謂其虛,補之不及,所見其證,不得良方,以何對治,雖獲其方,不審其候,亦難療也。良由脈與病同,藥與證對,醫(yī)工運巧,扶而起之,必得安樂。胡黃連丸無以加矣,肥肌良方,亦佐勝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