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連溫膽湯

    《六因條辨》卷上:黃連溫膽湯處方

    半夏 陳皮 竹茹 枳實 茯苓 炙甘草 大棗 黃連

    功能主治

    治傷暑汗出,身不大熱,煩閉欲嘔,舌黃膩。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六因條辨》卷上《六因條辨》卷上:黃連溫膽湯處方

    溫膽湯加黃連。

    功能主治

    傷暑汗出,身不大熱,煩閉欲嘔,舌黃膩。

    臨床應(yīng)用

    1.心驚膽怯:濕熱生痰,留于手足少陽之府,累及心包,心驚膽怯,性急善忘,多慮多思,舌苔濁膩帶黃,胸脘內(nèi)熱。清化為宜。黃連溫膽湯加洋參,枇杷葉。

    2.精神分裂癥:楊姓,男,43歲,干部。80年4月7日就診。10年前,因私怨,心懷憂郁致神志異常,悲傷哭泣之癥每年發(fā)作4月余,用過各種鎮(zhèn)靜藥均未控制發(fā)作或縮短發(fā)作時間。予黃連溫膽湯加菊花、白蒺藜、朱麥冬,前后共服11劑,諸證悉除,以健脾養(yǎng)心之法善后調(diào)理。

    3.不寐:付某某,女,42歲,干部。1979年5月14日初診。半月前,因事爭吵后夜臥不寧,心煩不安,服藥無效。治以清肝豁痰安神,予黃連溫膽湯加珍珠母、夜交藤,水煎服。3劑后每晚能睡3-4小時;前方加梔子,10劑后,諸癥悉和,睡眠正常。隨訪3年,未復(fù)發(fā)。

    4.口甘:張某某,女,33歲,打字員。1980年7月24日初診。口中甜膩,食無味,胃脘灼熱嘈雜已月余。診見:形瘦,面色萎黃,胸脘悶,舌邊齒痕,苔黃,脈弦滑。證由痰熱濁邪上泛所致。方用黃連溫膽湯加蔻仁、佩蘭、石菖蒲,水煎服。6劑后,口甘減;原方加白術(shù),15劑后諸證皆除。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六因條辨》卷上清·《六因條辨》:黃連溫膽湯組成

    川黃連(6克)、竹茹(9克)、枳實(9克)、半夏(9克)、陳皮(6克)、甘草(3克)、生姜(2片)、茯苓(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熱燥濕,化痰和中。

    主治

    主治傷暑汗出,身不大熱,煩閉欲嘔,舌黃膩。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失眠、膽汁反流性胃炎、非酒精性脂肪肝、H型高血壓等病癥。

    1.失眠:將68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4例予黃連溫膽湯加減聯(lián)合艾司唑侖片睡前口服治療,對照組34例予艾司唑侖片睡前口服,療程4周。以睡眠時間恢復(fù)正?;蛩邥r間達(dá)6小時以上,醒后精力充沛,伴隨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為痊愈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12%,對照組76.47%。(《陜西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2013年第4期)

    2.膽汁反流性胃炎:本方加味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58例,對照組56例用多潘立酮、奧美拉唑治療,4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以癥狀體征消失,胃鏡復(fù)查黏膜活動性炎癥消失,胃黏膜組織學(xué)改變基本正常,膽汁反流消失為痊愈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93.1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7.86%。(《山西中醫(yī)》2012年第2期)

    3.非酒精性脂肪肝:應(yīng)用加味黃連溫膽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與辛伐他汀片治療30例作對照,療程15日。以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血脂恢復(fù)正常,B超檢查恢復(fù)正常為治愈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對照組為70%。(《湖南中醫(yī)雜志》2012年第5期)

    4.H型高血壓:應(yīng)用黃連溫膽湯治療H型高血壓32例,與依那普利31例治療作對照,療程4周。以收縮壓下降≥30 mmHg,或者收縮壓降至正常并下降20 mmHg以上為顯效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71.88%,對照組80.65%(P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桂枝1錢,桃仁1錢,延胡1錢,木通1錢,大黃1錢,烏頭8分,丹皮8分,牽牛子(別末)8分。功能主治疝氣。用法用量水煎,臨用點牽牛子末服。摘錄《觀聚方要補》卷五引福井氏方......
  • 別名知母湯處方知母(焙)3分,芍藥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澤瀉3分,石膏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傷寒?dāng)?shù)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臍下悶痛,大渴喘乏。用法用量知母湯(《普濟(jì)方......
  • 處方當(dāng)歸、地黃、荊芥、防風(fēng)、石膏、升麻、玄參、丹皮。功能主治面腫連齒痛,出血。摘錄《證治寶鑒》卷十......
  • 處方紫菀2兩,細(xì)辛2兩,甘草(炙)2兩,款冬花3兩,桂心1兩,牡蠣1兩,豉1兩,竹葉1把。功能主治小兒逆氣而喘,久嗽傷肺。用法用量水7升,煮2升,五歲服5合。不知加。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方》......
  • 處方熟地、丹皮、棗皮、茯苓、山藥、澤瀉、黃柏、知母、龍膽草。功能主治疝氣,水衰火蔽,脾氣尚強,谷食未減者。各家論述此方用丹溪滋陰八味以養(yǎng)腎水,復(fù)以膽草直瀉厥陰邪火,所謂諸痛屬火是也。摘錄《證因方論集要》卷四引黃錦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