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蕪菁

    《中藥大辭典》:蕪菁拼音注音Wú Jīnɡ別名

    葑(《詩經(jīng)》),須、薞蕪(《爾雅》),蕘、大芥(《方言》),蔓菁(《禮記》鄭玄注),葑蓯(《爾雅》孫炎注),芥(陸璣《詩疏》),九英菘(《食療本草》),九英蔓菁(《本草拾遺》),諸葛菜(《嘉話錄》),臺菜(《埤雅》),雞毛菜(《本草衍義》),大頭菜、狗頭芥(《醫(yī)林纂要》)。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塊根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二年生草本,高達(dá)90厘米。塊根肉質(zhì),球形、扁圓形或有時長橢圓形,須根多生于塊根下的直根上。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葉綠色,羽狀深裂,長而狹,長30~50厘米,其中1/3為柔弱的葉柄而具有少數(shù)的小裂片或無柄的小葉,頂端的裂片最大而鈍,邊緣波浪形或淺裂,其他的裂片越下越小,全葉如琴狀,上面有少許散生的白色刺毛,下面較密;下部莖生葉象基生葉,基部抱莖或有葉柄;莖上部的葉通常矩圓形或披針形,不分裂,無柄,基部抱莖??偁罨ㄐ蜷L,花小,鮮黃色,長約7毫米;萼片4,2列,展開;花瓣4,十字形,具長爪;雄蕊6,4強(qiáng);雌蕊1,子房上位,1室,由1層膜質(zhì)隔膜隔成假2室。長角果圓柱形,長3.5~6厘米,喙細(xì)長?;ㄆ诖杭尽?/p>

    本植物的花(蕪菁花),種子(蕪菁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

    苦辛甘,平。

    ①《別錄》:"味苦溫,無毒。"

    ②《飲膳正要》:"味甘,平,無毒。"

    ③《綱目》:"辛甘苦。"

    注意

    ①《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氣脹。"

    ②《本草衍義》:"過食動氣。"

    功能主治

    開胃下氣,利濕解毒。治食積不化,黃疸,消渴,熱毒風(fēng)腫,疔瘡,乳癰。

    ①《千金·食治》:"主消風(fēng)熱毒腫。"

    ②《食療本草》:"下氣,治黃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熱毒風(fēng)腫。""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

    ③《飲膳正要》:"溫中益氣,去心腹冷痛。"

    ④《本草備要》:"搗敷陰囊腫大如斗,末服解酒毒,和蕓薹根搗汁,雞子清調(diào)涂諸熱毒。"

    ⑤《醫(yī)林纂要》:"利水解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卜。"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或搗汁飲。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卒毒腫起,急痛:蕪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搗,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攪之,出,敷腫,帛裹上,日再三易。(《補(bǔ)缺肘后方》)

    ②治疔腫有根:以蔓菁根、鐵生衣等分,搗涂于上,有膿出即易。忌油膩、生冷、五辛、粘滑、陳臭。(《肘后方》)

    ③治乳癰疼痛寒熱:蔓菁根葉,凈擇去土,不用洗,以鹽搗敷乳上,熱即換,不過三、五度。冬無葉即用根。切須避風(fēng)。(《兵部手集方》)

    ④治男子陰腫大,核痛:蕪菁根搗敷之。(《集療方》)

    ⑤治豌豆瘡:蔓菁根,搗汁,挑瘡破,敷在上。(《肘后方》)

    ⑥治鼻中衄血:諸葛菜,生搗汁飲。(《十便良方》)

    ⑦治猘犬咬人重發(fā):服蔓菁汁佳。(《補(bǔ)缺肘后方》)

    ⑧治小兒頭禿瘡:不中水蕪菁葉,燒作灰,和豬脂敷之。(《千金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蕪菁拼音注音Wú Jīnɡ別名

    葑、須、蕵蕪、蕘、大芥、蔓菁、葑蓯、芥、九英菘、九英蔓菁、諸葛菜、臺菜、五美菜、大頭菜、狗頭芥。

    英文名root of Turnip出處

    出自《名醫(yī)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的根及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ssica rapa L.

    采收和儲藏:冬季及翌年3月間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原產(chǎn)于歐洲。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蕪菁 二年生草本,高達(dá)100cm。塊根肉質(zhì),球形。扁圓形或長圓形,外皮白色、黃色或紅色,內(nèi)面白色,無辣味。莖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無毛?;~大頭羽裂成為復(fù)葉,長20-34cm,頂裂片和小葉很大,邊緣波狀或淺裂,側(cè)裂片或小葉約5對,向下漸變小,上面有少數(shù)散生的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銳刺毛;葉柄長10-16cm,有小裂片;中部及上部的莖生葉長圓披針形,長3-12cm,無毛,帶粉霜,基部寬心形至少半抱莖??偁罨ㄐ蝽斏惠嗥?,稍開展,長圓形,外側(cè)2枚略大,基部略呈囊狀;花瓣4,黃色,倒披針形,長4-8mm,有短寬爪;雄蕊4長2短;雌蕊1,桂頭頭狀。長角果細(xì)圓柱形,長3.5-8cm,具喙。種子球形,褐色或淺棕黃色,表面有細(xì)網(wǎng)狀紋?;ㄆ?-4月,果期5-6月。

    性狀

    性狀鑒別 塊根肉質(zhì),膨大成球形、扁圓形或長橢圓形,直徑5-15cm。上部淡黃棕色,較光滑,下部類白色或淡黃色,兩側(cè)各有1條縱溝,溝中著生多數(shù)須狀側(cè)根,根頭部有環(huán)狀排列的葉痕。橫切面類白色,木質(zhì)部占大部分,主要為薄壁組織。氣微,味談。葉多皺縮成條狀,基生葉展平后呈闊披針形,長20-50cm,羽狀深裂,裂片邊緣波狀或淺齒裂,表面藍(lán)綠色,疏生白色糙毛;葉柄長10-15cm,兩側(cè)有葉狀小裂片。質(zhì)厚。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分

    塊根(可食部分)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包括葡萄糖,蔗糖,果糖),粗纖維,鈣,磷,鐵,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還含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精氨酸(arginine),蛋氨酸(methion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谷酰胺(glutam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glutamic acid),酪氨酸(tyrosine)以及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龍膽酸(gentisic acid),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種子油中含前告伊春(progoitrin),葡萄糖庭薺素(glucoalyssin),葡萄糖異硫氰酸戊-4-烯酯(glucobrassicanapin),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丁-3-烯酯(3-butenylisothiocyanate),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和大量的芥酸(eruc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及亞麻酸(linolenic acid)。

    藥理作用

    葉、根的水提取物可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無效。塊根皮中含黃色油狀物Rapine,在1:100000濃度時,有抑制細(xì)菌、真菌、酵母及人的某些寄生蟲的作用。以其提取物飼喂大鼠7個月,可增加甲狀腺中碘酪氨酸而降低碘甲腺氨酸的量,也就是干擾了甲狀腺素后階段的合成。

    歸經(jīng)

    心;肺;脾;胃經(jīng)

    性味

    苦;辛;甘;溫

    注意

    1.《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氣脹。

    2.《本草衍義》:過食動氣。

    功能主治

    消食下氣,解毒消腫。主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咳嗽;疔瘡癰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主消風(fēng)熱毒腫。

    2.《食療本草》:下氣,治黃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熱毒風(fēng)腫。冬月作俎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

    3.《飲膳正要》:溫中益氣,去心腹冷痛。

    4.《本草備要》:搗敷陰囊腫大如斗,末服解酒毒,和蕓薹根搗汁、雞子清調(diào)涂諸熱毒。

    5.《醫(yī)林纂要》:利水解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卜。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ì Guǒ Tánɡ Sōnɡ Cǎo別名貓爪子(《吉林中草藥》),紅蓮(藏名)。出處《吉林中草藥》來源為毛良種植物翅果唐松草的全草或根及根莖。秋季采挖根及根莖,去泥砂,曬干;夏季采全草,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緣、林間草地及河岸灌......
  • 別名多翅果、野甘草、逗屁股果、奶漿果、大對節(jié)生來源蘿藦科翅果藤M(fèi)yriopteron extensam (Wight) K. Schum.,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廣西、貴州、云南。性味甘、苦,辛。注意服藥期間,忌服糖。功能主治補(bǔ)中益氣,止咳,調(diào)......
  • 拼音注音Chì Bǐnɡ Liǎo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滇拳參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sinomontanum Sam.[P.bistorta auct.non 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間采收,晾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
  • 《中藥大辭典》:翅柄鐵線蕨拼音注音Chì Bǐnɡ Tiě Xiàn Jué別名豬鬃草、豬鬃七(《貴州草藥》)。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鐵線蕨科植物團(tuán)羽鐵線蕨的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潮濕石灰?guī)r腳或墻縫中。分布河北、山東、甘肅、湖南、四川......
  •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Fēnɡ Dòu Cǎo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翅莖蜂斗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nerila alata Chun et How xe C.Chen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切碎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