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四君子湯治脾氣虛損,吐瀉少食。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姜棗水煎。
六君子湯即四君子加陳皮半夏,治脾胃氣虛,吐瀉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虛痰嗽,喘促惡寒,或肝虛驚搐,目眩自汗諸證,并宜服之,以滋化源。
錢氏異功散溫中和氣,治吐瀉不思乳食,凡小兒虛冷病,先與數(shù)服,以正其氣。
人參 茯苓 白術 甘草 陳皮(各等分) 一方,加木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二枚,同煎。(海藏云∶此方,四君子湯、補脾湯加減法也。)
愚按∶前方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或驚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虛弱,咳嗽吐痰,或虛熱上攻,口舌生瘡,弄舌流涎。若母有證,致兒患此者,子、母并服之。
《和劑》觀音散治小兒外感風冷,內(nèi)傷脾胃,嘔逆吐瀉,不進乳食,久則漸至羸瘦。
大抵脾虛則瀉,胃虛則吐,脾胃俱虛,則吐瀉不已,此藥大能溫養(yǎng)脾胃,進美飲食。
石蓮肉(去心) 人參 神曲(炒。各三錢) 茯苓(二錢) 甘草(炙) 木香 綿黃 (炙)白扁豆(炒,去皮) 白術(各一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棗一枚,藿香三葉煎,溫服。
溫中丸治小兒瀉白,胃寒故也,腹痛腸鳴,吐酸水,不思飲食,霍亂吐瀉。
人參 白術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姜汁面糊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二三十丸,無時。
和中散和胃止吐瀉,定煩渴,治腹痛。
人參 茯苓 白術 甘草(炙) 干葛 黃 (炙) 白扁豆(炒) 藿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去核,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溫服。
(海藏云∶和中散,四君子湯加減法。)
曾氏和中散附主久病才愈,面黃清瘦,神昏氣弱,脾胃未實,食物過傷,停飲生痰,留滯中脘,耗虛真氣,或成吐瀉。此藥性味甘平,大能調(diào)治,常服和胃氣,進飲食,悅顏色,理風痰。
人參(去蘆) 白扁豆(炒,去殼) 白茯苓(去皮) 川芎 縮砂仁 半夏(制) 香附子 甘草(炙。各一兩) 肉豆蔻 訶子(去核。各七錢半)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不拘時。
〔毛彬〕治胃氣不和,吐瀉不止,痰逆不食。平胃,引行諸藥。銀白散
半夏(一兩,洗七次,焙,姜、制餅) 白扁豆(炒) 鶯粟米 人參 白術(焙) 白茯苓 山藥(各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八分,姜二片,棗一枚,煎六分,溫服。
東垣人參安胃散(脾)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四君子湯治脾氣虛損,吐瀉少食。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姜棗水煎。
六君子湯即四君子加陳皮半夏,治脾胃氣虛,吐瀉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虛痰嗽,喘促惡寒,或肝虛驚搐,目眩自汗諸證,并宜服之,以滋化源。
錢氏異功散溫中和氣,治吐瀉不思乳食,凡小兒虛冷病,先與數(shù)服,以正其氣。
人參 茯苓 白術 甘草 陳皮(各等分) 一方,加木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二枚,同煎。(海藏云∶此方,四君子湯、補脾湯加減法也。)
愚按∶前方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或驚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虛弱,咳嗽吐痰,或虛熱上攻,口舌生瘡,弄舌流涎。若母有證,致兒患此者,子、母并服之。
《和劑》觀音散治小兒外感風冷,內(nèi)傷脾胃,嘔逆吐瀉,不進乳食,久則漸至羸瘦。
大抵脾虛則瀉,胃虛則吐,脾胃俱虛,則吐瀉不已,此藥大能溫養(yǎng)脾胃,進美飲食。
石蓮肉(去心) 人參 神曲(炒。各三錢) 茯苓(二錢) 甘草(炙) 木香 綿黃 (炙)白扁豆(炒,去皮) 白術(各一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棗一枚,藿香三葉煎,溫服。
溫中丸治小兒瀉白,胃寒故也,腹痛腸鳴,吐酸水,不思飲食,霍亂吐瀉。
人參 白術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姜汁面糊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二三十丸,無時。
和中散和胃止吐瀉,定煩渴,治腹痛。
人參 茯苓 白術 甘草(炙) 干葛 黃 (炙) 白扁豆(炒) 藿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去核,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溫服。
(海藏云∶和中散,四君子湯加減法。)
曾氏和中散附主久病才愈,面黃清瘦,神昏氣弱,脾胃未實,食物過傷,停飲生痰,留滯中脘,耗虛真氣,或成吐瀉。此藥性味甘平,大能調(diào)治,常服和胃氣,進飲食,悅顏色,理風痰。
人參(去蘆) 白扁豆(炒,去殼) 白茯苓(去皮) 川芎 縮砂仁 半夏(制) 香附子 甘草(炙。各一兩) 肉豆蔻 訶子(去核。各七錢半)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不拘時。
〔毛彬〕治胃氣不和,吐瀉不止,痰逆不食。平胃,引行諸藥。銀白散
半夏(一兩,洗七次,焙,姜、制餅) 白扁豆(炒) 鶯粟米 人參 白術(焙) 白茯苓 山藥(各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八分,姜二片,棗一枚,煎六分,溫服。
東垣人參安胃散(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