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綱目拾遺》 穿腸瓜

    作者: 趙學(xué)敏

    吉云旅鈔∶穿腸瓜乃大便解出甜瓜子,生苗結(jié)實(shí),土人名糞甜瓜,不拘大小,皆可入藥。

    采來曬干,新瓦焙焦為末,乳缽研極細(xì),攤地上,出火毒,收貯聽用。但此瓜不易有,須以人力制造,其法∶將爛熟甜瓜與七、八歲小兒空心帶子食之,令其勿嚼碎子,次日解出大便,子裹糞內(nèi),帶糞曝干,時(shí)早即于本年下出;倘時(shí)晚不及生瓜,花亦可用,否則藏于次年下種更好。大人便出者,子亦可種。此瓜生在夏秋,若春冬要用,必須預(yù)備。

    治痔漏吉云旅鈔∶有秘授消痔神方,不論遠(yuǎn)年近日痔漏,三服除根。用穿腸瓜焙存性為末,每末一兩,加蟬蛻末三錢五分;以金銀花五錢,浸酒一、二日,煎數(shù)滾,調(diào)藥末,每服二錢七分,空心金銀花酒下。外以白海南花并根葉煎湯,不時(shí)先熏先洗,三日即愈。海南花春冬無鮮者,預(yù)收陰干備用。蓋痔漏乃大腸郁火,臟腑積熱,發(fā)而為腫為痛為瘡,久而成管,今用此藥以散火消毒,去積除壅,其管自退,不問新久,屢試屢驗(yàn)。忌房事惱怒、煎炒辛辣物并發(fā)氣之類,百日永不再發(fā)。此方傳自西洋僧,有洋客患痔漏痛甚,不能上海船,其僧出此藥與服,三日即愈。求其方,送洋布十匹、黃金五兩,始得此方,用無不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