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補肺湯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補肺湯處方

    黃耆30克 甘草 鐘乳 人參各12克 桂心 干地黃 茯苓 白石英 厚樸 桑白皮 干姜 紫菀 橘皮 當歸 五味芋 遠志 麥門冬各15克 大棗20枚

    制法

    上十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

    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聲,甚則吐血者。

    用法用量

    以水1.5升,煮取500毫升,分五次服,日三夜一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補肺湯處方

    款冬花 桂心各30克 桑白皮(炙)120克 人參 紫菀茸 白石英各30克 五味子 鐘乳粉各45克 麥門冬(去心)60克

    制法

    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

    主肺臟虛寒,咳嗽上氣,咽中悶塞,寒從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語無音聲,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3枚,粳米1撮,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云岐子保命集》卷下:補肺湯處方

    桑白皮 熟地黃各60克 人參 紫菀 黃耆 五味子各30克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補肺益腎,清火化痰,主勞嗽。肺腎兩虛,日哺發(fā)熱,自汗盜汗,痰多喘逆;虛勞短氣自汗,時寒時熱,易于感冒,舌色淡,脈軟無力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許,飯后服。

    摘錄《云岐子保命集》卷下《千金翼》卷十五:補肺湯處方

    五味子3兩,麥門冬4兩(去心),白石英2兩9銖,粳米3合,紫菀2兩,干姜2兩,款冬花2兩,大棗40枚(擘),桂心6兩。

    功能主治

    肺氣不足,病苦氣逆,胸腹?jié)M,咳逆上氣搶喉,喉中閉塞,咳逆短氣,氣從背起,有時而痛,惕然自驚,或笑或歌或怒無常,或干嘔心煩,耳聞風雨聲,面色白,口中如含霜雪,言語無聲,劇者吐血。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桑白皮至8升,去滓,納藥煮取3升,分3次服。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張氏醫(yī)通》卷十五:補肺湯處方

    黃耆1錢,鼠粘子1錢,阿膠8分,馬兜鈴5分,甘草5分,杏仁(去皮尖)7枚,桔梗7分,糯米1撮。

    功能主治

    氣虛痘毒乘肺,咳嗽不已。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濟陽綱目》卷六十一:補肺湯處方

    人參1錢2分,麥冬(去心)1錢2分,五味子15粒,款冬花1錢,紫菀1錢,桑白皮(炒)1錢,當歸(酒洗)1錢半,芍藥(煨)8分,知母8分,貝母8分,茯苓8分,橘紅8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勞嗽有血。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煎,空腹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六十一《直指》卷八:補肺湯處方

    阿膠(炒)半兩,真蘇子半兩,北梗半兩,半夏(制)半兩,甘草(炙)半兩,款冬花1分,紫菀1分,細辛1分,杏仁(去皮,焙)1分,陳皮1分,桑白皮(炒)1分,青皮1分,縮砂仁1分,五味子1分,石菖蒲1分,草果1分。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肺虛氣乏久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姜4片,紫蘇3葉,水煎服。

    摘錄《直指》卷八《婦人良方》卷六:補肺湯別名

    清金湯

    處方

    罌粟殼2兩(制),人參半兩,粉草半兩,陳皮1兩,茯苓1兩,杏仁(制)1兩,白術1兩,明阿膠(炒)1兩,北五味子1兩,桑白皮1兩,薏苡仁1兩,紫蘇莖1兩。

    制法

    上(口父)咀為末。

    功能主治

    男子、婦人遠年近日肺氣咳嗽,上氣喘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臥不安,飲食不下,及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語音不出,鼻塞頭昏。

    用法用量

    原書云:仆每用無效,遂加百合、貝母(去心)、半夏曲、款冬花各一兩,服之良驗。

    摘錄《婦人良方》卷六《千金》卷十七:補肺湯處方

    款冬花2兩,桂心2兩,桑白皮1斤,生姜3兩,五味子3兩,鐘乳3兩,麥門冬4兩,粳米5合,大棗10枚。

    功能主治

    肺氣不足,心腹支滿,咳嗽喘逆上氣,唾膿血,胸背痛,手足煩熱,惕然自驚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嘔心煩,耳中聞風雨聲,面色白。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款花散”。

    摘錄《千金》卷十七《圣濟總錄》卷四十八:補肺湯處方

    白石英(研)1兩,鐘乳(研)1兩,天門冬(去心,焙)2兩,款冬花(炒)2兩,桂(去粗皮)2兩,桑根白皮(銼,炒)2兩,五味子(炒)2兩,紫菀(去苗土)2兩,人參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肺氣不足,煩滿喘嗽,沖逆上氣,唾中有血,心目驚恐,皮膚粟起,嘔逆歌笑,心煩不定,耳中虛鳴,面色常白。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大棗2枚(劈),糯米100粒,生姜1分(切),同煎取7分,去滓,食后頓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八《外臺》卷十引《深師方》:補肺湯處方

    五味子3兩,干姜2兩,款冬花2兩,桂心1尺,麥門冬1升(去心),大棗100枚(擘),粳米2合,桑根白皮1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肺胃虛寒咳嗽。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先煮棗并桑白皮、粳米5沸,后納諸藥煮取3升,分3次服。

    注意

    忌生蔥。

    摘錄《外臺》卷十引《深師方》《外臺》卷九引《深師方》:補肺湯處方

    黃耆5兩,桂心3兩,干地黃3兩,茯苓3兩,厚樸3兩,干姜3兩,紫菀3兩,橘皮3兩,當歸3兩,五味子3兩,遠志(去心)3兩,麥門冬(去心)3兩,甘草(炙),鐘乳3兩,白石英2兩,桑白皮根3兩,人參3兩,大棗20枚(擘)。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咳逆上氣,吐膿或吐血,胸滿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

    以水1斗4升,煮取4升,分4次溫服,日3夜1。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蔥、醋物。

    摘錄《外臺》卷九引《深師方》《外臺》卷九引《深師方》:補肺湯處方

    款冬花3兩,桂心2兩,鐘乳2兩,干姜2兩,白石英2兩,麥門冬(去心)4兩,五味子3兩,粳米5合,桑白皮根1斤,大棗100枚(擘)。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肺氣不足,咳逆唾膿血,咽喉悶塞,胸滿上氣,不能飲食,臥則短氣。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先煮桑白皮、大棗令熟,去滓,納藥煮取1升2合,分3次服。

    注意

    忌生蔥。

    摘錄《外臺》卷九引《深師方》《外臺》卷十引《集驗方》:補肺湯處方

    五味子3兩,白石英(研,綿裹)3兩,鐘乳(研,綿裹)3兩,桂心3兩,橘皮3兩,桑根白皮3兩,粳米2合,茯苓2兩,竹葉2兩,款冬花2兩,紫菀2兩,大棗50枚,杏仁50枚,(去皮尖雙仁),蘇子1升,生姜5兩,麥門冬4兩(去心)。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肺氣不足,咳逆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無音聲而渴,舌本干燥。

    用法用量

    以水1斗3升,先煮桑白皮、棗、粳米令熟,去滓,納諸藥,煮取4升,分3次服,日再夜1。

    注意

    忌大醋、生蔥。

    摘錄《外臺》卷十引《集驗方》《圣濟總錄》卷六十九:補肺湯處方

    黃耆(銼細)2兩,桂(去粗皮)2兩,生干地黃(焙)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紫菀(去苗土)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當歸(切,焙)2兩,五味子2兩,遠志(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甘草(炙,銼)1兩,鐘乳(研成粉)1兩,白石英(研成粉)1兩,人參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

    制法

    上為粗末,再入研藥同和勻。

    功能主治

    吐血后,胸中痞痛,口燥不喜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2夜1。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九《醫(yī)鈔類編》卷七:補肺湯處方

    阿膠、白及、苡仁、生地、甘草、桔梗、橘紅、川貝母。

    制法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咳血傷肺。

    用法用量

    噙化。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七元·《永類鈐方》:補肺湯組成

    人參、黃芪、北五味、紫菀各七分半(各6克),桑白皮、熟地黃各一錢半(各12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補益肺氣,降逆止咳。

    主治

    主治肺氣不足,咳逆氣短,寒從背起,聲低口干,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纖維化、肺心病、肺結核等病癥屬病久體弱者。

    1.咳嗽:用補肺湯(太子參、黃芪、地黃、五床子、紫菀、桑白皮)加減治療肺氣虛咳嗽31例。治療最短1周,最長3個月,以咳嗽和體在變化評定療效。結果:治愈10例,好轉1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55%。(《陜西中醫(yī)》2001第10期)

    2.哮喘、慢支:本方?jīng)_劑治療肺氣虛型慢支、哮喘緩解期患者64例,以癥狀、體征、免疫指標變化評定療效,21日為1個療程。結果:哮喘臨床控制8例、顯效15例、有效4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84.37%;慢支臨床控制6例、豆效8例、有效1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1.25%。(《中醫(yī)藥研究》1998年第1期)

    方解

    本方以熟地黃、人參、黃芪扶助正氣,“肺虛而用參、芪者,脾為肺母,氣為水母也,虛則補其母;用熟地者,腎為肺子,子虛必盜母氣以自養(yǎng),故用腎藥先滋其水,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也”(《醫(yī)方集解》),以五味子酸溫斂肺、桑白支甘寒瀉肺、紫菀辛能潤肺,補虛、宣斂并用,祛痰而不傷正。本方主治肺虛咳嗽,如為實熱咳嗽則不宜應用。

    現(xiàn)代研究

    現(xiàn)代實驗研究表明,補肺湯對COPD氣虛證模型大鼠支氣管和肺組織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表達有抑制作用,對COPD氣虛證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

    方歌

    補肺湯中人參芪,熟地五味紫桑皮,氣虛勞嗽咳不止,固本益肺邪自去。

    摘錄元·《永類鈐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參葉5錢,金櫻子(去核)1兩,山楂肉2兩,麥芽1兩,建蓮4兩,五谷蟲2兩,茯苓1兩,芡實1兩,薄橘紅1兩,白術2兩,使君子5錢,肥知母1兩,雞內金1兩,砂仁5錢,青皮1兩,地骨皮1兩(炙)。制法上為細末,蓮子粉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肥......
  • 《不居集》上集卷十九:保精湯處方芡實1兩,山藥1兩,蓮肉5錢,茯神5錢,棗仁2錢,人參1錢。功能主治夢遺精滑。用法用量《吳山散記》:水煎服。先將藥湯飲之,后加白糖五錢拌勻,連滓同服。摘錄《不居集》上集卷十九《古今醫(yī)鑒》卷八:保精湯處方當歸(......
  • 處方薊茅根60g,雞內金6g,女貞子12g,旱蓮草12g,柏子仁12g,生地15g,冬瓜皮9g,陳葫蘆9g,車前子9g。功能主治養(yǎng)肝滋陰,利水消腫。主肝硬化腹水。摘錄《老中醫(yī)臨床經(jīng)驗選編》......
  •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枸杞1錢,蒼術(米泔制)1錢,白術(去蘆)1錢,密蒙花1錢,羌活1錢,天麻1錢,薄荷1錢,柴胡1錢,藁本1錢,石膏1錢,木賊1錢,連翹1錢,細辛1錢,桔梗1錢,防風1錢,荊芥1錢,梔子5分,白芷5分,甘草1錢。制法上......
  • 《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保膚膏處方煅石膏31g,白及粉15g,密佗僧3g,輕粉3g,枯白礬6g。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慢性濕疹。用法用量有膿水淋漓者,可用藥粉干撒創(chuàng)面;慢性濕疹,可加紅粉0.6g,研細加入,臨用時以香油或凡士林調成50%軟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