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查古籍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廣群芳譜∶出山西五臺山,塞外尤多,花色金黃,七瓣兩層,花心亦黃色,碎蕊,平正有尖,小長狹,黃瓣環(huán)繞其心,一莖數(shù)朵,若蓮而小。六月盛開,一望遍地,金色爛然,至秋花干不落,結(jié)子如粟米而黑,其葉綠色,瘦尖而長,五尖或七尖。五臺山志∶山有旱金蓮,如真金,挺生陸地,相傳是文殊圣跡。張壽莊云∶五臺山出金蓮花,寺僧采摘干之,作禮物餉客,或入寺獻茶,盞中輒浮一、二朵,如南人之茶菊然,云食之益人。查慎行人海記∶旱金蓮花五臺山出,瓣如池蓮較小,色如真金,曝干可致遠,有分餉者,以點茶,一甌置一朵,花開沸湯中,新鮮可愛。后扈從出古北口外,塞山多有之,開花在五、六月間,一入秋,莖株俱萎矣。金蓮花出五臺山,又名旱地蓮,一名金芙蓉,色深黃,味滑苦,無毒,性寒,治口瘡喉腫,浮熱牙宣,耳痛目痛,煎此代茗。
明目,解嵐瘴(恕軒)。疔瘡,大毒諸風(山海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