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五積氣滯,腹?jié)M脹痛,吐逆噎塞,胸膈痞悶,吞酸嘔噦,面黃羸瘦,脾胃氣弱化水谷,痰飲癖塊,發(fā)歇疼痛,不思飲食。
青橘皮(去白)陳橘皮(去白)縮砂仁木香京三棱(炮)蓬莪術(shù)(炮。以上五味各半兩)砂(別研)肉桂上件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湯送下,食后。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五積氣滯,腹?jié)M脹痛,吐逆噎塞,胸膈痞悶,吞酸嘔噦,面黃羸瘦,脾胃氣弱化水谷,痰飲癖塊,發(fā)歇疼痛,不思飲食。
青橘皮(去白)陳橘皮(去白)縮砂仁木香京三棱(炮)蓬莪術(shù)(炮。以上五味各半兩)砂(別研)肉桂上件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湯送下,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