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無腺橉木

    拼音注音Wú Xiàn Lìn Mù別名

    山莓梨

    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無腺橉木根、葉、果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或林緣、山谷溪邊之陰濕處。

    原形態(tài)

    落葉喬木,高8~16米。枝黑褐色,散生皮孔,無毛或初被短柔毛。葉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厚紙質(zhì),長約6~10厘米,寬約1.5~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圓或鈍,無毛或下面主脈被短柔毛,邊緣具銳鋸齒,葉緣兩側(cè)基部1~3齒,下面各具腺體1枚;葉柄長5~12毫米,無腺,無毛;托葉線形,邊緣具腺狀齒,不與葉柄相連??偁罨ㄐ?,長8~12厘米,花軸下具葉片;花白色,徑8毫米左右;萼筒倒圓錐形,先端5淺裂,裂片三角形,無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雌蕊1,花柱略比雄蕊長或等長。核果卵球形,頂端尖,徑約8毫米,黑色?;ㄆ?~5月。果期6~7月。

    功能主治

    治筋骨扭傷:無腺橉木根或葉加苦參、山天夢(mèng)(葡萄科蛇葡萄)根與酒糟或黃酒搗爛敷患處;干果五至六錢(或干根七至八錢),水煎,沖紅糖、黃酒,早晚空腹各服一次。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楮莖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處《別錄》來源為桑種植物構(gòu)樹的樹枝。功能主治治風(fēng)疹,目赤腫痛,小便不利。①《別錄》:“主癌疹癢,單煮洗浴。“②《綱目》:“搗濃汁飲半升,治小便不通?!皬?fù)方治暴赤眼痛,磣澀者:嫩楮枝去葉,放地上火......
  • 《中藥大辭典》:樗葉拼音注音Chū Yè別名樗木葉(《唐本草》)出處《綱目》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綱目》:“苦,溫,有小毒?!肮δ苤髦巍短票静荨罚骸爸飨疮徑?,風(fēng)疽。水煮葉汁用之?!罢洝吨兴幋筠o典》......
  •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別名食茱萸、木滿天星、海桐皮[浙江誤稱]來源蕓香科花椒屬植物樗葉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et Zucc.,以根、樹皮、果實(shí)和葉入藥。根春秋采挖;樹皮5月采收曬干......
  •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 Pí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蕓香科植物樗葉花椒的樹皮。立夏前后,剝?nèi)淦?,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浙江、福建等地。性狀干燥樹皮呈板狀或卷曲,厚1.5~2毫米。外表青灰色或淡灰褐色,多皺縮淺槽紋,布有不規(guī)......
  • 《中藥大辭典》:樗白皮拼音注音Chū Bái Pí?jiǎng)e名樗皮(《日華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陜西中藥志》)。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內(nèi)皮。春季采收,挖取樹根,刮去外面粗皮,以木棒輕輕捶之,使皮部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