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zhǔn)繩》 走馬疳

    作者: 王肯堂

    走馬疳,疳蝕之極也,乃五臟蒸熱上攻,甚即遍沿作崩砂候,牙邊肉腫爛,口內(nèi)氣臭,身微有潮熱,吃食不得,齒縫出鮮血,常動(dòng)搖似欲脫,肉爛自漏落。治之先以淡淡鹽湯洗口內(nèi),即下紫金散摻之,一日三次,揩殺牙邊肉內(nèi)蟲。如大假甚,即下秋霜散摻之,然后將朱砂膏、牛黃膏、天竺黃散、夾調(diào)理(此茅先生法)?;蛞蕴祗命S散夾地黃膏亦好,(此《惠眼》法)如此調(diào)理即安。如調(diào)理不退,先落齒一兩三個(gè),即死不治。相次面光發(fā),腮漏見骨而殂。《形證論》先與退脾肺風(fēng)熱,宜吃檳榔散五七服后,用此藥貼齦上。以大棗一個(gè),砒少許,去棗核,入砒在內(nèi),燒灰存性,臨臥時(shí)貼齦上,數(shù)次效?!苍撤驳么撕?,多因氣虛受寒,及有宿滯留而不去,積溫成熱,虛熱之氣上蒸?;蚴掣仕嵯棠佒?,而脾雖喜甘,積滯日久,蘊(yùn)熱上熏于口。

    致齒焦黑爛,間出清血,血聚成膿,膿臭成蟲,侵蝕口齒,甚致腮頰穿破,乳食不便,面色光浮,氣喘熱作,名走馬疳。治之之法,先去積熱,用當(dāng)歸散合三棱散,水姜棗煎服,次投蘆薈丸、玉露飲,及以溫鹽水灌漱,或軟雞翎蘸鹽水拂洗,略拭干,仍以燒鹽散、內(nèi)金散、密陀僧散敷之。若經(jīng)久不愈者,傳于唇之上下,乃成崩砂證,或穴發(fā)滿腮,齒落骨露,飲食減少,氣促痰鳴,必致危矣。

    紫金散

    (茅先生名黑鉛散)治小兒走馬疳。

    黃丹蛇床子(炒,令黑)地龍(炒令黑。各半兩)青礬(一分,過)上末。每服一字,揩牙齦上,一日三次揩。

    秋霜散

    治小兒崩砂。

    好砒(半兩)白礬(四分)上,用水三分一盞,先煎水令蟹眼沸來,便下砒,水干為度。即下白礬末同干為末,取出,入好麝香少許,好坯子少許,同拌合為末。每使一字,用鵝毛點(diǎn)拂牙齦上,一日三四回拂,即愈。

    《惠眼》

    秋霜散

    治崩砂齒齦欲落。

    粉霜砒霜白礬(各一錢)上為末,用北艾一大團(tuán)裹定上件藥末,以鍛石滲艾上后用碗盛,發(fā)火燒盡,細(xì)研。以手捻少許,揩齒上,用鹽湯漱口。燒時(shí),以盞子蓋定,恐走了藥氣。

    乳香丸

    治走馬牙疳如神。

    乳香輕粉砒(研。各五分)麝香(少許)上,先將乳香研細(xì),入輕粉麝砒,共再研勻,用薄紙一韭葉闊,去藥內(nèi)按過,揉紙少許、丸如黃米大。臨臥,將藥填在患處,至明則愈。忌食醬醋鹽等物。

    〔錢乙〕

    龍骨散

    治疳口瘡,走馬疳。

    砒霜蟾酥(各一字)粉霜(半錢)龍骨(一錢)定粉(一錢半)龍腦(半字)上,先研砒粉極細(xì),次入龍骨再研,次入定粉等同研。每用少許敷之。

    上方,皆犯砒,非極不用。

    《仙人水鑒》

    治小兒走馬疳蟲透損骨者方上,用天南星一枚,當(dāng)心剜作竅子,安好雄黃一塊在內(nèi),用大麥面煨,候雄黃熔作汁,以盞子合定,出火毒一宿,去面研為末,入好麝香少許,掃在瘡上,驗(yàn)。

    《集驗(yàn)方》治小兒走馬疳。

    上,用蠶蛻紙不計(jì)多少,燒成灰存性,入麝香少許,貼患處,佳。

    〔茅先生〕

    小兒崩砂方

    雞內(nèi)金蘆薈白礬(火)乳香地龍麝香上各少許為末,候小兒睡著,以藥末摻牙齦上。

    定命散

    治小兒走馬疳。

    白礬綠礬(各等分,炒一大錢)上同研勻,用大麥面五錢,蔞蔥一寸研爛,將面同搜和,軟硬得所為餅子,將研勻者藥裹在中心,用文武火燒存性,于地坑內(nèi)出火毒一宿,又研如粉,入鉛霜二錢同研令細(xì)。每服一剜耳許,揩牙上一二遍。

    蟾灰散

    治小兒走馬疳。

    干蝦?。ㄒ粋€(gè)大者,燒存性)五倍子(各一錢)麝香(少許)上同研。蜜水調(diào)涂齒根上,未止,更用之。

    圣散子

    治小兒走馬疳。

    膽礬龍膽草(各一兩)上同于瓦瓶中煙盡,略存性。貼瘡上。

    生金散

    治小兒走馬疳。

    天南星(一個(gè)重一兩者)綠礬(一兩)上,先安排南星在干地上,用礬與南星同處,四邊以灰火燒,煙盡為度,取出后研如粉,入當(dāng)門子一粒,先含漿水洗,貼之。

    《劉氏家傳》

    李琬麝香散

    治小兒走馬急疳,口臭牙齒損爛及攻蝕唇鼻腮頰,累治未效者,可用此方。

    麝香(一錢,真者)黃柏(一兩,去皮,杵末)青黛(半兩,上好者)雄黃(一分,飛研)上件,杵研極細(xì)。如有患者,先以綿纏箸,擦卻齒上蝕損死肌,以軟帛拭去惡血,量瘡大小干摻,日夜五次用之?;蜓⒉⒍唷⒉欢ㄕ?,加定粉半兩同研,用如前法。

    黑神散

    龍膽草(銼)青膽礬上等分,用甘鍋?zhàn)右粋€(gè),先入膽礬在內(nèi),次入龍膽草,用鹽黃泥固濟(jì),留一眼子,周迥用炭火燒至眼子上煙斷為度,放冷取出研細(xì),入麝香少許。如有患人,看瘡內(nèi)大小,干擦貼之立效,牙疼干擦,牙根有鮮血出并腫爛牙,擦之即愈。

    〔孔氏〕

    無比散

    治小兒走馬疳。

    麝香(一分,別研)真蟾酥綠礬(各半分)膽礬沒藥(各二分)上四味,一同用大磚一口,鑿中心作竅穴子,勿令透地,便安四味藥在穴中,周迥用紅著炭三斤燒過,取出同麝香再研勻。如有患者,以雞翎微濕沾藥末,掃于小兒齒上,立效。

    《王氏手集》治小兒走馬疳,口鼻生瘡,牙齦腫爛,諸藥不能治者。

    槲葉(十片,干者)麝香(少許)上以蘆薈為末,水調(diào)涂葉上,炙干,又涂又炙,凡涂炙數(shù)遍,為末。瘡濕干摻。

    安師傳走馬疳藥方(此疳齒中不住血出多)上用蠶蛻紙燒灰止血,時(shí)間令住,若用地骨皮中嫩處為末貼之,便永止。

    〔曾氏〕

    燒鹽散

    治走馬疳牙根肉潰爛黑臭。

    橡斗子(不拘多少)上每用大者兩個(gè),入鹽滿殼,蓋作一合,或五六個(gè)至十?dāng)?shù)個(gè),安在火內(nèi)和鹽燒透,取出地上,以瓦碗蓋定存性,候冷入麝香少許,乳缽內(nèi)極細(xì)杵勻。每以半錢涂搽患處。常收,用小瓦合盛貯,勿使紙裹,蓋能作潤。

    內(nèi)金散

    治牙根肉臭爛黑色,有蟲作痛。

    雞內(nèi)金(即雞膈內(nèi)粗皮,陰干,一兩)白芷銅青(各半兩)麝香(一字)上,前三味銼曬或焙,為末,仍以麝香乳缽內(nèi)同杵勻。每用一字或半錢,干擦患處,先用溫鹽水灌漱后敷藥。

    密陀僧散

    治走馬疳齒焦黑爛。

    密陀僧(一兩)輕粉(五十帖)麝香(一字)上件為細(xì)末,同輕粉、麝香乳缽內(nèi)杵勻。每用半錢,擦患處。

    走馬牙疳神效方干姜、白礬、棗子燒焦存性,為末。敷患處。尿桶中白焙干為末,入冰片少許??懒⑿?。

    上自《水鑒方》以下不犯砒,為妥。

    治走馬牙疳,用溺桶中白垢、火過,每一錢入銅綠三分、麝香一分半,敷之立愈。

    紅鉛散

    治走馬疳。

    綠礬不以多少,色鮮明者,入干鍋,用炭火燒,鍋赤傾出,以好酒灑拌勻,再入鍋,如此數(shù)遍,色紅,研作細(xì)末,入麝香少許。先以溫漿水洗漱凈,用指蘸藥,有疳處貼之。

    〔演山〕

    蘭香散

    治小兒走馬疳,牙齒潰爛,以至崩砂出血齒落者。

    輕粉(一錢重)蘭香子(一錢,末)密陀僧(半兩,醋淬,為末)上研如粉。敷齒及齦上立效。

    議曰∶嬰孩受病,證候多端,良由氣郁三焦,疳分五臟,內(nèi)有腎經(jīng)常虛,得疳,名之曰急,以馬走為喻,治療頗難,此等一證,初作口氣,名曰臭息。次第齒黑,名曰崩砂。盛則齦爛,名曰潰槽。又盛血出,名曰宣露。重則齒自脫落、名曰腐根。其根既腐,何由理之,今將秘方具述于后。

    敷齒立效散

    鴨嘴膽礬(一錢匙,上紅,研)麝香(少許)上研勻。每以少許敷牙齒齦上。又一方,用蟾酥一字,加麝和勻。敷之。

    議曰∶血之流行者榮也,氣之循環(huán)者衛(wèi)也,變蒸足后,飲食之間,深恐有傷于榮衛(wèi)而作眾疾,其或氣傷于毒,血傷于熱,熱毒攻之,虛臟所受,何臟為虛,蓋小兒腎之一臟常主虛,不可令受熱毒,攻及腎臟,傷乎筋骨,惟齒受骨之余氣,故先作疾,名曰走馬,非徐徐而作。所宜服藥甘露飲、地黃膏、化毒丹、消毒飲,其外證以前件立效散,及麝酥膏敷之,切忌與食熱毒之物。此疳不同常證,乃系無辜有作,醫(yī)宜深究,保全為上,若用常方,難擬愈活。

    獨(dú)活飲子

    治腎疳臭息候。

    天麻木香獨(dú)活防風(fēng)麝香(少許,為細(xì)末研和入)上各二錢重,為末。每服一錢匕,小者半錢,麥門冬熟水調(diào)下。

    三黃散

    治腎疳崩砂候。

    牛黃大黃生地黃木香青黛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匕,熟水調(diào)服。

    人參散

    治腎疳潰槽候肉豆蔻(炮)胡黃連人參杏仁(炒)甘草(炙)上件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匕,小者只半錢,溫熟水調(diào)服。

    檳榔散

    治腎疳宣露候。

    木香檳榔人參黃連甘草(炙)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者半錢,熟水調(diào)服。

    黃散

    治腎疳腐根候。

    黃(蜜炙)牛黃人參天麻全蝎(炒)杏仁(炒)白茯苓川當(dāng)歸生地黃(洗)熟干地黃(洗)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者半錢匕,煎天門冬熟水調(diào)服(麥門冬亦得。)

    地骨皮散

    治腎疳齦牙齒肉爛腐臭,鮮血常出。

    生干地黃(半兩)真地骨皮細(xì)辛(各一分)五倍子(炒令焦,二錢重)上件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敷之,頻有功效。吃不妨。

    議曰∶《本經(jīng)》所載疳證有五,謂五臟所受,故得其名,今述腎疳一臟有五證候者,最為要急,不可同常。此疾共陳有五種候敷,迅疾可畏,乃知走馬之號(hào)不誣,初發(fā)之時(shí),兒孩口臭上干,胃口氣息臭郁。漸進(jìn)損筋,齦肉生瘡,或腫或爛,其齒焦黑。又進(jìn)從牙槽內(nèi)發(fā)作瘡,破潰膿爛。又進(jìn)熱逼筋脈,時(shí)時(shí)血出,其熱注久,牙齦腐壞,槽寬齒脫。六七歲孩,落盡不復(fù)更生,豈可治療,今以妙方,宜速與傳變而理,不待疾作而后藥也。

    茅先生朱砂膏

    治小兒驚積驚熱。

    朱砂(半兩)硼砂馬牙硝(各三錢)真珠末(一錢)玄明粉(二錢,并別研)龍腦麝香(各一字)上件各為末,于一處拌和合用,好單角起,不久其藥自成膏。如小兒諸般驚,用藥一黃豆大,常用金銀薄荷湯少許化開下。如遍身潮熱,用甘草煎湯下。狂躁惡叫,用生地龍自然汁化下。一臘及一月日內(nèi)小兒,不便下藥,可用藥使乳調(diào),涂在奶上,令牙兒吃奶吮下。

    〔茅先生〕

    牛黃膏

    治小兒膈熱及諸熱,鎮(zhèn)心解毒。

    川郁金(半兩,用皂角三寸、巴豆七粒、水一碗、銚內(nèi)煮干,不用皂角、巴豆)馬牙硝甘草(炙。各半兩)朱砂(一錢)硼砂寒水石(各一分)龍腦麝香(二味,隨意入)上件為末,煉蜜為膏,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麥門冬熟水化下。

    天竺黃散

    治小兒諸熱。

    天竺黃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干)茯苓(去皮)麥門冬(各半兩)蟬蛻(去足)全蝎(去土,十四個(gè))白僵蠶(各十四個(gè))甘草(一兩,炙)朱砂(一分)龍腦麝香(隨意所入)上件各凈洗,研、羅為末。每服半錢、一錢,用蜜熟水調(diào)下。

    三解牛黃散

    治小兒潮熱、實(shí)熱。

    白僵蠶全蝎(去土炙)防風(fēng)白附子川黃芩桔梗川大黃甘草(炙)白茯苓人參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干)上前件,各等分為末,各凈洗細(xì)研。每服半錢、一錢,用薄荷、蜜、熟水調(diào)下。

    《惠眼》

    地黃膏

    天竺黃散

    (一名金朱飲子)二方并見初生門重舌條。

    《形證論》

    檳榔散

    檳榔大黃(蒸)青皮(各二錢五分)黑牽牛(一錢)木香(少許,炮)為細(xì)末。薄荷、蜜水調(diào)下一錢。

    當(dāng)歸散

    (潮熱)

    三棱散

    (宿食)

    蘆薈丸

    (本門通治條)

    玉露飲

    (積熱)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