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集成》 耳病證治

    經(jīng)曰∶北方生寒,在臟為腎,在竅為耳。又曰∶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故耳本屬腎,耳珠前屬少陽膽經(jīng)。小兒有因腎經(jīng)氣實(shí),其熱上沖于耳,遂使津液壅而為膿,或?yàn)榍逯?。亦有因沐浴水入耳中,灌為聾者,內(nèi)服蔓荊子散,外用龍骨散搽之。耳珠前后生瘡,浸淫不愈者,名月蝕瘡。俗謂以手指月,則令耳之前后生瘡。

    皆用外治之法,黃柏散搽之。

    若耳中忽作大痛,如有蟲在內(nèi)奔走,或出血水,或干痛不可忍者,用蛇蛻散。

    有忽然氣塞耳聾,此由風(fēng)入于腦,停滯于手太陽經(jīng)。宜疏風(fēng)清火,導(dǎo)赤散加防風(fēng),或通竅丸。

    耳旁赤腫者,熱毒也,若不急治,必成大癰,外用敷毒散,內(nèi)服消毒飲。

    【入方】

    蔓荊子散治小兒腎氣上沖,灌為 耳。

    蔓荊子(一錢) 粉干葛(一錢) 赤芍藥(一錢) 信前胡(一錢) 桑白皮(一錢) 淮木通(一錢)懷生地(一錢) 杭麥冬(一錢) 赤茯苓(三錢) 綠升麻 小甘草(各五分) 燈芯(十莖)

    水煎服。

    龍骨散治小兒 耳,流膿出汁,以此吹之。

    石龍骨( ) 明白礬( ) 真鉛丹(炒,以上各三錢) 胭脂胚(三錢) 當(dāng)門子(五厘)

    共為末,以綿展干耳內(nèi)膿水,用小竹筒吹藥入耳。

    黃柏散治小兒耳珠前后生瘡,浸淫不愈。

    川黃柏 白枯礬 海螵蛸 白滑石 石龍骨(各等分)

    共為末,瘡濕用干搽,瘡干用豬油調(diào)搽。

    蛇蛻散治耳中痛不可忍,或出血水,或干痛。

    用蛇蛻燒灰存性,為細(xì)末,鵝毛管吹入耳中,取蛇之善蛻,以解散郁火也。

    導(dǎo)赤散方見卷四啼哭門。

    通竅丸治小兒耳忽暴聾。

    雄磁石( ,一錢) 真麝香(五厘)

    共為細(xì)末,以棗研爛,和為一丸,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又以生鐵一小塊,熱酒泡過,含口內(nèi),須臾氣即通矣。

    敷毒散治小兒耳旁赤腫熱毒也,恐防作癰。

    用綠豆粉不拘多少,以老醋調(diào)成膏,敷腫處,干則易之。

    消毒散治小兒耳旁赤腫,內(nèi)服之藥。

    川羌活 北防風(fēng) 片黃芩 凈連翹 芽桔梗 官揀參 正川芎 當(dāng)歸尾 北柴胡(各七分) 小甘草(四分)

    生姜一片,燈芯十莖,水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