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旱荷葉

    拼音注音Hàn Hé Yè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毛裂蜂斗菜的花蕾。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tasites tricholobus Franch.

    采收和儲藏:春季花開時采收,鮮用或曬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亞高山草坡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毛裂蜂斗菜 多年生草本,花莖高達60cm。全析被較厚的蛛絲狀白綿毛。葉基生,有長葉柄,葉片腎形,長8-10cm,寬8-12cm,先端圓形,基部耳狀心表,邊緣齒狀,上面被疏綿毛,下面被較厚的蛛絲狀白綿毛,具常狀脈,于花后出現。花雌雄異株;花莖從根莖部抽出,雌析花莖高約60cm;苞葉卵狀披針形,長3-4cm;雌頭狀花序直徑約8mm,排成密集的聚傘圓錐花序生于花莖頂端;總苞片1層,披針形,長約9mm,急尖,外面常有附加較小的苞片;雌花花冠先端4齒裂,裂片鉆形,花柱細長,柱頭2裂;雄頭狀花序聚傘圓錐狀,排列疏散,花冠筒狀,裂片披針形。瘦果;冠毛白色。花期4-5月。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經痰;止咳。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檉柳拼音注音Chēnɡ Liǔ別名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稚》鄭玄注),雨師(陸璣《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
  • 拼音注音Chēnɡ Liǔ Huā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花。功能主治治中風,又清熱毒,發(fā)麻疹。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椿葉拼音注音Chūn Yè別名椿木葉(《唐本草》),春尖葉(《重慶草藥》)。出處《綱目》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的葉。化學成分葉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C。性味苦,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醫(yī)林纂要》:“甘苦辛,平?!白?.....
  • 拼音注音Chūn Shù Huā別名椿花、椿芽樹花、春尖花。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oona sinensis(A.Juss.)Roem.[Cedrel......
  • 《中藥大辭典》:椿白皮拼音注音Chūn Bái Pí別名香椿皮(《經驗方》),春顛皮(《分類草藥性》)。出處《食療本草》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全年均可采收,但以春季水分充足時最易剝離。干皮可徑從樹上剝下;根皮須先將樹根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