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十種動物藥材的采集方法

    1、蛇蛻:又名蛇皮、蛇衣、龍衣等。用黑眉錦蛇、錦蛇、烏鳳蛇或其它蛇蛻下的干燥膜,經(jīng)泡制入藥。蛇皮全年均可收集,以3-4月間最多。先抖去泥沙并曬干,刷凈,剪段,用黃酒噴勻燜潤,放入鍋內(nèi)炒至微干或稍呈黃色即為成品。每50千克蛇蛻用5千克黃酒。

    2、蜣螂:又名推糞蟲、屎克螂等。以其干燥體入藥。6-8月間捕回后,捉置于沸水中燙死,烘干便得入藥蟲體。

    3、僵蠶:將自然病死的蠶尸收集起來,倒入石灰中拌勻,吸去水分曬干,除去石灰便成。炮制時,將鍋燒熱后,撒入麥麩,開始冒煙時,加入加工好的僵蠶。炒至黃色,取出過篩,晾涼后便可入藥(每10千克僵蠶用1千克麥麩炒)。

    4、蜈蚣:以干燥的全蟲入藥。以驚蟄至清明捕捉的質(zhì)量為佳。先用開水燙死,剪開尾部,擠出腸糞和卵。取長寬與蜈蚣相等、兩端削尖的薄竹片,一端刺入蟲體下腭,一端扎入其尾上部,使蟲體伸直,曬干即成。

    5、蟾蜍:俗名癩哈蟆。以其耳后腺及背上隆起的疣粉分泌的白色漿液,經(jīng)加工、干燥成塊片狀入藥。

    采集蟾蜍宜在6-10月間(9-10月間好)。

    蟾蜍的加工:

    ⑴將蟾蜍洗凈,用竹夾或用或鍍鋅鑷子(勿用鐵鑷)輕輕擠壓耳后腺(凸起的橢圓形腺體),使白色漿液流出,盛于瓷盆內(nèi),每只蟾蜍擠壓1-2次為宜,可獲白色鮮漿液0.05-0.09克。

    ⑵用濾篩或三層紗布進行過濾液,除去雜質(zhì)。

    ⑶將濾液涂抹在玻璃上,厚度2-3毫米,成硬幣形狀,置于通風(fēng)處晾至七八成干即可。采集或加工時,應(yīng)戴上手套和口罩,如濺上入口,眼應(yīng)及時用水洗凈。如發(fā)生中毒,立即用甘草、白芨片各20克熬濃汁服解。成品蟾蜍應(yīng)裝在鍍鋅桶、木桶、竹桶或棕色玻璃瓶內(nèi),不可用鐵桶裝。裝桶后應(yīng)密封并避光避潮貯存。

    6、全蝎:以其干燥蟲體入藥,將蝎先放入清水或含少量鹽分的水中,使其腹中的泥土吐出至淹死。撈出,放入鹽水鍋內(nèi)煮沸(每千克活蝎用200-300克鹽)。待其脊背塌下呈瓦壟形便撈出,再用清水洗凈泥濁。然后攤在席上晾干(不可日曬),如陰天,可用微火烘干,分等級包裝備用。

    7、土鱉蟲:以干燥的雌蟲全體入藥。雌蟲以9-11月齡體重最大,宜在8月下旬至越冬前采集。把土鱉蟲放入沸水中燙死,撈出曬干。亦可用清水洗凈泥污,再放入鹽水(每千克蟲放200克鹽)中煮40分鐘,待其腹部已癟時,撈出并攤在席上用板塊輕輕壓出肚中積水后,曬干或用炭火焙干便成。

    8、地龍:別名蚯蚓,赤蟲等,以其干燥體入藥。春夏秋季均可挖捕,用溫水洗泡除去黏液,再拌入草木灰中嗆死,然后剖開蟲體,洗凈內(nèi)臟與泥土,曬干或烘干即成。

    9、牛黃:有牛黃的黃牛,食欲逐減,日漸消瘦,時有咔咳吼鳴、眼紅充血、夜視皮毛有光澤。牛黃生于肝或膽中的,大如蛋黃,小如豆粒稱為蛋黃;生于肝管、膽管中的結(jié)石呈塊狀或管狀的稱為管黃;咔咳吼鳴的牛喝水時,吐出牛黃墮落水盆中的,稱為生神黃,此黃最為貴重,生于牛角中的,稱為角蟲黃,牛心中的黃漿汁在清水中凝結(jié)的黃叫心黃。

    無論哪種牛黃,在取出后應(yīng)及時過濾膽汁,除凈外部薄膜雜質(zhì),用白毛邊紙包上幾層,再用布包好,懸掛陰涼處陰干,百日后入藥。

    10、狗寶:是狗的胃結(jié)石,膀胱結(jié)石和膽結(jié)石。天然狗寶由蛔蟲帶入大腸進入狗膽道形成;異物狗寶由異物在膽囊中形成;膽固醇狗寶、因膽液中膽固醇過剩形成。

    取狗寶:可待狗自然死亡或屠宰后摘取;或?qū)罟啡砺樽硎中g(shù)取寶。取寶后縫合傷口可繼續(xù)人工育寶。狗寶取出后,慢慢去凈附著的內(nèi)膜和雜物。待結(jié)石取出后用絲絨線扎緊,置陰涼處自然干燥,切忌風(fēng)吹日曬?!掇r(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文章來源:農(nóng)博網(wǎng) 日期:2007-04-25

更多中藥材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方藥組成:山茱萸9克,山藥15克,熟地黃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3次服。此方為貴州名醫(yī)石恩駿教授所創(chuàng),系其治療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之常用......
  • 馬建國 馬龍 山東曲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李某,女,68歲。半月前頸部、腹部、雙上肢、腰部、雙小腿被蚊蟲叮咬后皮膚發(fā)癢,自行用雄黃酒、紅花油外搽。兩小時后局部皮膚潮紅,并逐漸擴展蔓延至頭皮、顏面、軀干、四肢,呈現(xiàn)出大片狀彌漫性紅色皮損,上覆細薄糠......
  • 凡因某種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經(jīng)興奮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一組臨床表現(xiàn),稱為低血糖癥。以饑餓感、臉色蒼白、心悸脈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顫、恐懼感或精神錯亂,甚則暈厥等為主要臨床特征。本癥嚴重時可致昏迷。臨床一般......
  • 孫國印 孫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鄭家溝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站龍某某,男,48歲。2004年4月15日初診。過敏性鼻炎病史12年,訴突發(fā)性鼻癢,噴嚏,流鼻涕,伴嗅覺下降,乏力納呆,頭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體胖大,色淡苔白膩,脈沉遲弱,常服抗過敏藥、......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譚某某,女,62歲。2007年12月9日初診?;颊咦允鲅鄄克[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腫,西醫(yī)檢查肝腎功能均為正常,眼睛經(jīng)常流淚,夜間睡眠不實,夢多,白天嗜睡,睡醒則汗出,喜飲,素來脾氣急躁。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胖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