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兒咳嗽聲不出者,紫菀微炒研末,杏仁去皮尖,研如泥,等分,煉蜜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北五味七粒煎湯,化服。
肺實咳嗽痰喘,葶藶子隔紙炒為末,棗肉為丸龍眼核大。每服一丸,白湯化服。
咳嗽多痰,葶藶子隔紙炒、知母微炒,各五錢,研末,砂糖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小兒喘嗽發(fā)熱,自汗吐紅,脈虛無力。人參切片,焙干,天花粉切片,酒炒,等分為末。每服五分,蜜湯調(diào)服,以瘥為度。
秋天肺燥,咳嗽無痰,北沙參一味,每服五錢,凈水濃煎,熱服。
小兒百 嗽,痰壅喘咳,用貝母五錢,淡姜湯潤濕,飯上蒸過,甘草半生半炒,二錢五分,研細(xì)末,砂糖為丸龍眼核大。每服一丸,米飲化服。
熱痰咳嗽,痰出稠濃,或咽喉痛,制南星、制半夏各三錢半,枯黃芩七錢,焙燥為末,砂糖為丸芡實大。
每用一丸,姜湯化服。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兒咳嗽聲不出者,紫菀微炒研末,杏仁去皮尖,研如泥,等分,煉蜜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北五味七粒煎湯,化服。
肺實咳嗽痰喘,葶藶子隔紙炒為末,棗肉為丸龍眼核大。每服一丸,白湯化服。
咳嗽多痰,葶藶子隔紙炒、知母微炒,各五錢,研末,砂糖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小兒喘嗽發(fā)熱,自汗吐紅,脈虛無力。人參切片,焙干,天花粉切片,酒炒,等分為末。每服五分,蜜湯調(diào)服,以瘥為度。
秋天肺燥,咳嗽無痰,北沙參一味,每服五錢,凈水濃煎,熱服。
小兒百 嗽,痰壅喘咳,用貝母五錢,淡姜湯潤濕,飯上蒸過,甘草半生半炒,二錢五分,研細(xì)末,砂糖為丸龍眼核大。每服一丸,米飲化服。
熱痰咳嗽,痰出稠濃,或咽喉痛,制南星、制半夏各三錢半,枯黃芩七錢,焙燥為末,砂糖為丸芡實大。
每用一丸,姜湯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