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初生不小便第六

    作者: 劉昉

    (初生不大便附)

    《惠眼觀證》∶小兒生下中臍風(fēng),撮口。此因受胎后母食雞、豬、酒、面、姜、醋之毒,熱氣流入胎中,兒因飲血,是以生下肚膨脹,臍腎腫。所治以豆豉膏貼臍,(方見本門中。)及服牛黃丸。(方見風(fēng)熱門中。)

    如覺臍四邊青黑,口撮即死矣,不須用藥。豆豉膏(亦名蔥涎膏)貼初生兒臍下,治大小便不通。

    《外臺》∶劉氏治小兒初生不小便方(《圣惠》兼治初生不飲乳,云∶服此即小便通及飲乳也。)

    人乳(四合) 蔥白(一寸)

    上二味相和煎,分為四服,即小便利,神效。

    《嬰孺》治未滿十日不小便方。

    上以蒲黃一升,以水和,封橫骨上立通。

    《惠眼觀證》豆豉膏(亦名蔥涎膏)

    黑豆(一勻) 田螺(十九個) 蔥(一大把)

    上搗爛,用芭蕉汁調(diào),貼臍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生下三、五日,臟腑不通,并六十日內(nèi)諸患。粉蜜膏

    輕粉(一錢)

    上用蜜少許,熟水解開。調(diào)粉時點(diǎn)在兒口中極少許,令瀉下一、二行,不可再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