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查古籍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千金》論曰∶小兒出腹六、七日后,其血?dú)馐諗砍扇?,則口舌喉頰里清凈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者,名懸癰。有脹起者,可以綿纏長針,留刃處如粟米許大,以刺決之,令氣瀉,去青黃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來日又刺之,不過三刺自消盡。余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著頰里及上 。如此者名重 。有著齒齦上者,名重齦,皆刺去血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