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植物學的證明

    植物學謂一株樹的個體,有導管,有篩管,有樹瘤。導管由根須輸送水分,上至枝葉。篩管由枝葉輸送養(yǎng)分,下至根須。樹瘤在根干之交,環(huán)扭如瘤。導管篩管的升降,由樹瘤出發(fā),水分養(yǎng)分的升降,由樹瘤分布。當此株的種子,種在土內,已經發(fā)芽尚未出土之時,發(fā)根的芽,并非一直向下生的,發(fā)干的芽,并非一直向上生的,乃相抱旋轉,有如環(huán)形。云云。

    地面之際,為造化的中心。大氣的升降,在此交匯。樹株種子,秉升降交會的大氣以發(fā)芽。大氣旋轉升降,將此種子,搓挪而成此旋轉相抱之環(huán)形。即圓運動的造化的中氣現象。即造化工作之結果也。根干之間的樹瘤,即此環(huán)形已老之狀態(tài),導管輸送水分上升,篩管輸送養(yǎng)分下降。水分水也,養(yǎng)分火也。水能上升,火能下降,非造化圓運動的中氣的力量,其誰能之?

    人生乃一溫潤之體。水氣升入火氣之中則潤,火氣降入水氣之中則溫。然非中氣旋轉于中,水火不能升降于上下也。所謂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觀于植物個體的運動,可悟人身個體的運動,可悟造化個體的運動。

    造化一年的大氣,本升浮降沉的自然,成生長收藏的宏功。最完備者莫如人身,最顯見者莫如植物。植物經秋而葉落者,陽氣之收斂而下降也。經冬而根向下穿插者,陽氣之封藏而下沉也。經春而發(fā)芽者,陽氣之疏泄而上升也。經夏而茂盛者,陽氣煊通而上浮也。一個圓運動的造化個體,地面上得一半,地面下得一半,觀植物個體升降的現象可無疑矣。一個生物所在地,即一個造化的單位也。

    植物學又謂太陽的光熱,是植物的綠葉素云云。

    此綠葉素有先天的后天的之別。秋后大氣收降,將太陽射到地面的熱,收而降于地下,經冬氣之封藏,又將降下的熱藏于水中。交春陽氣上升,草發(fā)木芽而呈綠色。此綠色即上年夏秋之間太陽的熱也。此易經八卦,悅言乎兌勞乎坎帝出乎震的事實,此先天的關系也。太陽照到植物的熱,后天的關系也。

    以人事言,春季為一年之始。以造化言,秋季為一年之始。秋季如不將地面所受太陽的熱,收而降于地面之下,春季草木,便無發(fā)生綠色之資也。

    造化圓運動的個體,地面上有一半,地面下有一半。地面上為陽,地面下為陰。陽者萬物資始,將成造化之先,地面上的一半,為地面下的一半之本。陰者萬物資生,既成造化之后,地面下一半,又為地面上一半之本。而且從此上下互為其本。成造化者,由升降而成中氣也。

    吾人于交秋之后,身體結實,精神充足。于交春之后,身體疲軟,精神困乏。秋后地面上的陽氣,降入地面之下。人身上部的陽氣,降入中氣以下。秋后地面下的陽氣,升出地面之上。人身下部的陽氣,升出中氣以上。造化個體,秋后中下陽實。春后中下陽虛。陽氣入土則實,陽氣出土則虛。中下為造化之本,人身個體亦復如是。

    春月小兒出疹子,醫(yī)家用寒性之藥為治者多死。寒藥傷害陽氣,中下陽虛,又加傷害,故死。此宇宙造化個體,地面上一半地面下一半,是整個圓運動的科學證明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