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冬脈太過,則令人解 。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
○尺脈緩澀,謂之解 。
○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 。
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
○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 酸,體解 然不去矣。(《素問》)
解 一證,由肝、腎二經(jīng)之虛。蓋肝主筋、腎主骨,肝虛則筋軟而無力以束周,身肌肉皆渙散而若解;腎虛則骨痿而不能自強(qiáng),遍體骨節(jié)皆松懈而多 ,故懨懨悒悒。若有不可以為人,并不自知所以為人者,則肝、腎二經(jīng)之虛為已極矣。(沈金鰲)
解,懈也; ,跡也。謂不耐煩勞形跡困倦也。寒不甚,熱不甚者,病在半表半里也。見人惕惕然者,邪在膽也。少陽為木火之經(jīng),故熱多而汗出甚也。
○髓為骨之充、精之屬也。精髓受傷,故為干枯消鑠 酸等病。解 者,懈怠困弱之名,陰之虛也。陰虛則氣虛,氣虛則不能舉動(dòng),是謂不去也。(《類經(jīng)》)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 一卷。先論口齒、喉舌之證,分為六門,次論骨鯁、諸蟲、體氣的治法 ,也分六門,末附方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冬脈太過,則令人解 。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
○尺脈緩澀,謂之解 。
○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 。
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
○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 酸,體解 然不去矣。(《素問》)
解 一證,由肝、腎二經(jīng)之虛。蓋肝主筋、腎主骨,肝虛則筋軟而無力以束周,身肌肉皆渙散而若解;腎虛則骨痿而不能自強(qiáng),遍體骨節(jié)皆松懈而多 ,故懨懨悒悒。若有不可以為人,并不自知所以為人者,則肝、腎二經(jīng)之虛為已極矣。(沈金鰲)
解,懈也; ,跡也。謂不耐煩勞形跡困倦也。寒不甚,熱不甚者,病在半表半里也。見人惕惕然者,邪在膽也。少陽為木火之經(jīng),故熱多而汗出甚也。
○髓為骨之充、精之屬也。精髓受傷,故為干枯消鑠 酸等病。解 者,懈怠困弱之名,陰之虛也。陰虛則氣虛,氣虛則不能舉動(dòng),是謂不去也。(《類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