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價鍵理論比較簡明地闡明了共價鍵的本質(zhì),共價鍵的飽和性和方向性。但在解釋分子的空間結(jié)構(gòu)方面卻遇到了困難。例如,經(jīng)實驗測知,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體的空間構(gòu)型,如圖4-11所示。圖中實線代表C-H鍵,虛線表示CH4分子具有正四面體的空間構(gòu)型。碳原子位于四面體的中心,與四個氫原子形成四個等同的C-H鍵,指向四面體的頂點,兩個C-H鍵間夾角(<HCH)為109°28’。
圖4-11 CH4分子構(gòu)型
碳原子的外層電子構(gòu)型是2s22p1x2p1y有兩個未成對的p電子,按照價鍵理論,碳只能與兩個氫原子形成兩個共價鍵。如果考慮將碳原子的一個2s電子激發(fā)到2p空軌道上去,則碳原子有四個未成對電子(一個s電子和三個p電子),可與四個氫原子的1s電子配對形成四個C-H鍵。從能量觀點上看,2s電子激發(fā)到2p軌道所需要的能量(402kJ·mol-1)可能被多形成兩個C-H鍵所放出的能量(410KJ.mol-1)所補償而余。由于碳原子的2s電子和2p電子的能量不同,形成的四個C-H鍵也應(yīng)當不同,這與實驗事實不符。為了解決這個矛盾,1931年鮑林(Pauling)和斯萊脫(Slater)提出了雜化軌道理論,進一步發(fā)展和豐富了現(xiàn)代價鍵理論。
(一)雜化軌道理論的基本要要點
1.在成鍵過程中,由于原子間的相互影響,同一原子中參加成鍵的幾個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可以進行混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間方向,組成數(shù)目相等的新原子軌道。這種軌道重新組合的過程稱為軌道雜化,簡稱雜化。所組成的新原子軌道叫做雜化軌道。
2.雜化軌道之間互相排斥,力圖在空間取得最大的鍵角,使體系能量降低。原子軌道雜化以后所形成的雜化軌道更有利于成鍵。因為雜化后原子軌道的開頭發(fā)生了變化,如s軌道和p軌道雜化形成的雜化軌道,使本來平分在對稱兩個方向上的p軌道比較集中在一個方向上,變成一頭大一頭小,成鍵時在較大一頭重疊,有利于最大重疊。因此雜化軌道的成鍵能力比單純軌道的成鍵能力強。
(二)雜化軌道類型
根據(jù)原子軌道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同,可以組成不同類型的雜化軌道。這里我們只介紹s軌道和p軌道之間的雜化。
1.Sp雜化
一個s軌道和一個p軌道雜化可組成兩個sp雜化軌道。每個sp雜化軌道各含有1/2s和1/2p成分。兩個雜化軌道夾角為180°。
兩個sp雜化軌道的對稱軸在同一條直線上,只是方向相反(圖4-12)。因此sp雜化軌道又叫直線形雜化軌道。
圖 4-12 sp雜化軌道的形成
氣態(tài)BeCL2是直線形分子,鈹原子的電子層結(jié)構(gòu)為1s22s2,似乎不會形成共價鍵。但實際上鈹可與氯氣反應(yīng)生成BeCL2共價分子。根據(jù)雜化軌道理論,鈹原子成鍵時,2s軌道上的一個電子先被激發(fā)到一個空的2p軌道上去,然后由含有一個未成對電子的2s軌道和2p軌道進行sp雜化形成能量相等夾角為180°的兩個sp雜化軌道。兩個雜化軌道再分別與兩個氯原子的3p軌道重疊,形成兩個互為180°的Be-Cl鍵,它們是(sp-p)σ鍵。因此BeCL2是直線形分子(圖4-13)。
圖4-13 BeCL2分子型
2.sp2雜化
一個s軌道和兩個p軌道雜化可組成三個sp2雜化軌道。每個sp2雜化軌道有1/3s成分,2/3p成分。兩個sp2雜化軌道間的夾角120°。
三個sp2雜化軌道的取向是指向平面三角形的三個頂角,因此sp2雜化軌道又叫平面三角形雜化軌道(圖4-14)。
圖4-14 三個sp2雜化軌道
BF3是平面三角形分子。硼原子的價電子結(jié)構(gòu)為2s22p1。當硼與氟反應(yīng)時,硼原子2s軌道上的一個電子先激發(fā)到空的2p軌道上去,然后一個2s軌道和兩個2p軌道進行sp2雜化形成三個夾角為120°的sp2雜化軌道。每個sp2雜化軌道與F原子的一個2p軌道重疊組成一個(sp2-p)σ鍵。BG3是平面三角形結(jié)構(gòu)。分子中四個原子處在同一平面上,B原子位于中心(圖4-15)。
圖4-15 BF分子構(gòu)成 圖4-16四個sp雜化軌道
3.sp3雜化
一個s軌道和三個p軌道雜化形成四個sp3雜化軌道,每個sp3雜化軌道含有1/4s和3/4p成分。每兩個雜化軌道間的夾角為109°28’。
四個sp3雜化軌道的取向是指向正四面體的四個頂角。所以sp3雜化軌道也稱正四面體雜化軌道(圖4-16)。
在形成CH4分子時,碳原子的一個2s電子先激發(fā)到空的2p軌道上去然后一個2s軌道和三個2p軌道雜化組成四個等同的sp3雜化軌道。四個氫原子的1s軌道分別同碳原子的四個sp3雜化軌道重疊,組成四個(sp3-p)σ鍵,形成CH4分子。
(公元 280 年? )晉.王熙(叔和)著。十卷。搜集后漢以前的醫(yī)學(xué)著作,闡述脈象 24 種,并論述臟腑、經(jīng)絡(luò) 、病證、治則、預(yù)后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價鍵理論比較簡明地闡明了共價鍵的本質(zhì),共價鍵的飽和性和方向性。但在解釋分子的空間結(jié)構(gòu)方面卻遇到了困難。例如,經(jīng)實驗測知,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體的空間構(gòu)型,如圖4-11所示。圖中實線代表C-H鍵,虛線表示CH4分子具有正四面體的空間構(gòu)型。碳原子位于四面體的中心,與四個氫原子形成四個等同的C-H鍵,指向四面體的頂點,兩個C-H鍵間夾角(<HCH)為109°28’。
圖4-11 CH4分子構(gòu)型
碳原子的外層電子構(gòu)型是2s22p1x2p1y有兩個未成對的p電子,按照價鍵理論,碳只能與兩個氫原子形成兩個共價鍵。如果考慮將碳原子的一個2s電子激發(fā)到2p空軌道上去,則碳原子有四個未成對電子(一個s電子和三個p電子),可與四個氫原子的1s電子配對形成四個C-H鍵。從能量觀點上看,2s電子激發(fā)到2p軌道所需要的能量(402kJ·mol-1)可能被多形成兩個C-H鍵所放出的能量(410KJ.mol-1)所補償而余。由于碳原子的2s電子和2p電子的能量不同,形成的四個C-H鍵也應(yīng)當不同,這與實驗事實不符。為了解決這個矛盾,1931年鮑林(Pauling)和斯萊脫(Slater)提出了雜化軌道理論,進一步發(fā)展和豐富了現(xiàn)代價鍵理論。
(一)雜化軌道理論的基本要要點
1.在成鍵過程中,由于原子間的相互影響,同一原子中參加成鍵的幾個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可以進行混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間方向,組成數(shù)目相等的新原子軌道。這種軌道重新組合的過程稱為軌道雜化,簡稱雜化。所組成的新原子軌道叫做雜化軌道。
2.雜化軌道之間互相排斥,力圖在空間取得最大的鍵角,使體系能量降低。原子軌道雜化以后所形成的雜化軌道更有利于成鍵。因為雜化后原子軌道的開頭發(fā)生了變化,如s軌道和p軌道雜化形成的雜化軌道,使本來平分在對稱兩個方向上的p軌道比較集中在一個方向上,變成一頭大一頭小,成鍵時在較大一頭重疊,有利于最大重疊。因此雜化軌道的成鍵能力比單純軌道的成鍵能力強。
(二)雜化軌道類型
根據(jù)原子軌道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同,可以組成不同類型的雜化軌道。這里我們只介紹s軌道和p軌道之間的雜化。
1.Sp雜化
一個s軌道和一個p軌道雜化可組成兩個sp雜化軌道。每個sp雜化軌道各含有1/2s和1/2p成分。兩個雜化軌道夾角為180°。
兩個sp雜化軌道的對稱軸在同一條直線上,只是方向相反(圖4-12)。因此sp雜化軌道又叫直線形雜化軌道。
圖 4-12 sp雜化軌道的形成
氣態(tài)BeCL2是直線形分子,鈹原子的電子層結(jié)構(gòu)為1s22s2,似乎不會形成共價鍵。但實際上鈹可與氯氣反應(yīng)生成BeCL2共價分子。根據(jù)雜化軌道理論,鈹原子成鍵時,2s軌道上的一個電子先被激發(fā)到一個空的2p軌道上去,然后由含有一個未成對電子的2s軌道和2p軌道進行sp雜化形成能量相等夾角為180°的兩個sp雜化軌道。兩個雜化軌道再分別與兩個氯原子的3p軌道重疊,形成兩個互為180°的Be-Cl鍵,它們是(sp-p)σ鍵。因此BeCL2是直線形分子(圖4-13)。![sp雜化軌道的形成](/lilunshuji/yiyonghuaxue/yiyonghuaxue119.jpg)
圖4-13 BeCL2分子型
2.sp2雜化
一個s軌道和兩個p軌道雜化可組成三個sp2雜化軌道。每個sp2雜化軌道有1/3s成分,2/3p成分。兩個sp2雜化軌道間的夾角120°。
三個sp2雜化軌道的取向是指向平面三角形的三個頂角,因此sp2雜化軌道又叫平面三角形雜化軌道(圖4-14)。
圖4-14 三個sp2雜化軌道
BF3是平面三角形分子。硼原子的價電子結(jié)構(gòu)為2s22p1。當硼與氟反應(yīng)時,硼原子2s軌道上的一個電子先激發(fā)到空的2p軌道上去,然后一個2s軌道和兩個2p軌道進行sp2雜化形成三個夾角為120°的sp2雜化軌道。每個sp2雜化軌道與F原子的一個2p軌道重疊組成一個(sp2-p)σ鍵。BG3是平面三角形結(jié)構(gòu)。分子中四個原子處在同一平面上,B原子位于中心(圖4-15)。
圖4-15 BF分子構(gòu)成 圖4-16四個sp雜化軌道
3.sp3雜化
一個s軌道和三個p軌道雜化形成四個sp3雜化軌道,每個sp3雜化軌道含有1/4s和3/4p成分。每兩個雜化軌道間的夾角為109°28’。
四個sp3雜化軌道的取向是指向正四面體的四個頂角。所以sp3雜化軌道也稱正四面體雜化軌道(圖4-16)。
在形成CH4分子時,碳原子的一個2s電子先激發(fā)到空的2p軌道上去然后一個2s軌道和三個2p軌道雜化組成四個等同的sp3雜化軌道。四個氫原子的1s軌道分別同碳原子的四個sp3雜化軌道重疊,組成四個(sp3-p)σ鍵,形成CH4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