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藥子1兩,白藥子1兩,赤小豆2兩,雄黃1錢。
上為末。
發(fā)背癰疽,膿盡四面皮粘,恐有膿毒攻起者。
水調(diào)敷。
甘草1兩,蒼術(shù)2兩。
同為粗末。
孕婦傷寒當汗者。
每服4錢,水1盞,加蔥白5寸,豉50粒,同煎至6分,去滓熱服。并2-3服,取微汗。
當歸1兩,枳殼1兩(去瓤,炒),甘草1兩(炙),白芷1兩,貝母3兩(去心)。
上為細末。
癰疽。
每服2錢,酒、水各半盞,煎至6分。每日服4-5次。
蒼術(shù)8兩,甘草2兩。
瘴氣;傷寒。
每服3大錢,加生姜、蔥白,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白芷半斤,貝母12兩,香附子末6兩,甘草3兩。
諸般腫毒,癰疽。
每服2錢,用溫酒調(diào)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藥子1兩,白藥子1兩,赤小豆2兩,雄黃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發(fā)背癰疽,膿盡四面皮粘,恐有膿毒攻起者。
用法用量水調(diào)敷。
摘錄《準繩·瘍醫(yī)》卷二引劉氏方《宣明論》卷十:逼毒散處方甘草1兩,蒼術(shù)2兩。
制法同為粗末。
功能主治孕婦傷寒當汗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加蔥白5寸,豉50粒,同煎至6分,去滓熱服。并2-3服,取微汗。
摘錄《宣明論》卷十《衛(wèi)濟寶書》卷下:逼毒散處方當歸1兩,枳殼1兩(去瓤,炒),甘草1兩(炙),白芷1兩,貝母3兩(去心)。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癰疽。
用法用量每服2錢,酒、水各半盞,煎至6分。每日服4-5次。
摘錄《衛(wèi)濟寶書》卷下《雞峰》卷五:逼毒散處方蒼術(shù)8兩,甘草2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瘴氣;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3大錢,加生姜、蔥白,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五《普濟方》卷二八三:逼毒散處方白芷半斤,貝母12兩,香附子末6兩,甘草3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諸般腫毒,癰疽。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溫酒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