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金匱茵陳湯
治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fā)黃,名為谷疸。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上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nèi)二味,煮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盒飯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金匱硝石礬石散
治女勞疸。身黃額黑,日晡發(fā)熱惡寒,膀胱急,小腹?jié)M,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jié)M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
硝石礬石(各燒,等分)上為散,以大麥粥汁和服二錢,日三。重衣覆取汗,隨大小便去。小便黃,大便黑,是其候也。
金匱梔子大黃湯
治酒疸,心中懊,或熱痛。
山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枳實(五枚)豆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二升,分溫三服。
金匱黃芍桂酒湯
黃(五兩)白芍藥桂枝(各三兩)上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金匱桂枝加黃湯
治黃膽脈浮而腹中和者,宜汗之。若腹?jié)M,欲嘔吐,懊而不和者,宜吐之,不宜此方。
桂枝白芍藥生姜(各三兩)黃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上以水八升,煮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取微汗。
若不汗,更服。
金匱豬膏發(fā)煎
豬膏(半斤)亂發(fā)(如雞子大,二枚)上二味和膏中,煎發(fā)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
金匱茵陳五苓散
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上二味和,先食飲方寸匕。日三服。
金匱大黃硝石湯
大黃黃柏硝石(各四兩,一作滑石)梔子(十五枚)上以水六升,煮二升,去滓,內(nèi)硝石,更煮取一升。頓服。
金匱小半夏湯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以水七升,煮一升半,分溫服。
小柴胡湯
(見第四十三)
小建中湯
(見第二十二)
(公元 1241 年)宋.施發(fā)(政卿)著。三卷。先總論脈法,次辨明 24 種脈的形象和主病,最后敘述傷寒雜病 等 21 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及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病的脈法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金匱茵陳湯
治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fā)黃,名為谷疸。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上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nèi)二味,煮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盒飯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金匱硝石礬石散
治女勞疸。身黃額黑,日晡發(fā)熱惡寒,膀胱急,小腹?jié)M,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jié)M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
硝石礬石(各燒,等分)上為散,以大麥粥汁和服二錢,日三。重衣覆取汗,隨大小便去。小便黃,大便黑,是其候也。
金匱梔子大黃湯
治酒疸,心中懊,或熱痛。
山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枳實(五枚)豆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二升,分溫三服。
金匱黃芍桂酒湯
黃(五兩)白芍藥桂枝(各三兩)上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金匱桂枝加黃湯
治黃膽脈浮而腹中和者,宜汗之。若腹?jié)M,欲嘔吐,懊而不和者,宜吐之,不宜此方。
桂枝白芍藥生姜(各三兩)黃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上以水八升,煮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取微汗。
若不汗,更服。
金匱豬膏發(fā)煎
豬膏(半斤)亂發(fā)(如雞子大,二枚)上二味和膏中,煎發(fā)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
金匱茵陳五苓散
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上二味和,先食飲方寸匕。日三服。
金匱大黃硝石湯
大黃黃柏硝石(各四兩,一作滑石)梔子(十五枚)上以水六升,煮二升,去滓,內(nèi)硝石,更煮取一升。頓服。
金匱小半夏湯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以水七升,煮一升半,分溫服。
小柴胡湯
(見第四十三)
小建中湯
(見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