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小兒重舌者,心脾熱故也。
其狀附舌下,如舌而短,故謂之重舌也。
《葛氏方》∶以兒著箕中東向,納中灸箕舌三壯,良。
又方∶釜月下土苦酒和,敷舌下。
《短劇方》∶以赤小豆屑灑和,敷舌上。又方∶燒亂發(fā)作未,敷舌上,良。
又方∶用以栗哺之,良。
《徐大山方》∶甑帶燒灰,末,敷之。
《極要方》∶取蒲黃敷上,良。
又方∶取衣中白魚燒作屑,敷舌下。
《產(chǎn)經(jīng)》云∶以鈹針刺舌上(下)腫者,令血,有刺大脈。
又方∶燒烏扇根苦酒和,涂上。
《徐大山方》∶甑帶燒灰敷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源論》云∶小兒重舌者,心脾熱故也。
其狀附舌下,如舌而短,故謂之重舌也。
《葛氏方》∶以兒著箕中東向,納中灸箕舌三壯,良。
又方∶釜月下土苦酒和,敷舌下。
《短劇方》∶以赤小豆屑灑和,敷舌上。又方∶燒亂發(fā)作未,敷舌上,良。
又方∶用以栗哺之,良。
《徐大山方》∶甑帶燒灰,末,敷之。
《極要方》∶取蒲黃敷上,良。
又方∶取衣中白魚燒作屑,敷舌下。
《產(chǎn)經(jīng)》云∶以鈹針刺舌上(下)腫者,令血,有刺大脈。
又方∶燒烏扇根苦酒和,涂上。
《徐大山方》∶甑帶燒灰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