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熱淋者,三焦有熱,氣搏于腎、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狀小便赤澀。亦有宿《葛氏方》熱淋方∶取白茅根四斤,銼(子臥反,破也、折傷也)之,水一斗五升,煮令得五升汁,服日三。
(《又方∶末滑石屑,水服一二合。
《錄驗方》治熱淋方∶蘆心,切,三升,水五升,煮取二升,三服。
《千金方》治熱淋方∶常煮冬葵根作飲服之。
又方∶灸亦與氣淋同之。
又方∶葵根一升(冬用子)大棗(二七枚,去核)二味,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熱加黃芩一兩,出難加滑石二兩。
《龍門方》療熱淋方∶服冷水三升,行一里即下瘥。
又方∶灸兩足外踝中央,隨年壯,有石下。
《廣濟方》療熱淋小便澀痛方∶車前(切,一升)通草(三兩)葵根(切,一升)芒硝(六分)湯成,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分溫三服,忌藥食。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源論》云∶熱淋者,三焦有熱,氣搏于腎、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狀小便赤澀。亦有宿《葛氏方》熱淋方∶取白茅根四斤,銼(子臥反,破也、折傷也)之,水一斗五升,煮令得五升汁,服日三。
(《又方∶末滑石屑,水服一二合。
《錄驗方》治熱淋方∶蘆心,切,三升,水五升,煮取二升,三服。
《千金方》治熱淋方∶常煮冬葵根作飲服之。
又方∶灸亦與氣淋同之。
又方∶葵根一升(冬用子)大棗(二七枚,去核)二味,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熱加黃芩一兩,出難加滑石二兩。
《龍門方》療熱淋方∶服冷水三升,行一里即下瘥。
又方∶灸兩足外踝中央,隨年壯,有石下。
《廣濟方》療熱淋小便澀痛方∶車前(切,一升)通草(三兩)葵根(切,一升)芒硝(六分)湯成,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分溫三服,忌藥食。